[实用新型]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729.1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77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陈明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明松 |
主分类号: | A47J27/08 | 分类号: | A47J27/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14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铰接 有内盖 压力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力锅锅体,具体是提供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下的压力锅包括有锅体及锅盖,锅体内设有煮食空间,并于锅体上形成一开口,该锅盖盖合于锅体上,并可封闭锅体的开口,锅盖上设有泄压阀,使用者于开启该锅盖前,会先启动泄压阀进行泄压,再将锅盖打开。
然而,在煮食过程中,放置于锅体煮食空间中的食材沸腾煮滚时,有部分食材屑随蒸气而朝锅盖移动,堵塞泄压阀,造成泄压阀无法启动并进行泄压,导致锅盖无法顺利打开,并增加打开锅盖的危险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以上问题,提供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其解决了现有压力锅的锅盖的泄压阀会被堵塞而无法泄压,造成锅盖无法顺利打开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部设有煮食空间,并在本体上形成开口,所述本体内侧壁面上设有承载部,所述承载部邻近开口;本体上铰接有内盖,所述内盖盖合于本体的开口上,内盖包含有主体,所述主体的外缘处设有抵靠部,所述抵靠部靠置于承载部上,主体上设有凸部。
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二个相对的提把部。
本体的承载部呈环状,内盖的抵靠部呈环状。
本体上设有第一铰接部,内盖上设有配合第一铰接部的第二铰接部,并以铰接杆伸入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
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包括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煮食空间,煮食空间内设置有过滤件,所述过滤件内具有容置空间,并于容置空间上形成开口,过滤件穿设有连通容置空间的滤孔,所述过滤件于邻近开口处设有承载部;所述过滤件上铰接有内盖,所述内盖包含有主体,主体的外缘处设有抵靠部,抵靠部靠置于承载部上,主体上设有凸部。
本体的外侧面上设有二个相对的提把部。
过滤件上设有握把。
过滤件的承载部呈环状,内盖的抵靠部呈环状。
过滤件上设有第一铰接部,内盖上设有配合第一铰接部的第二铰接部,并以铰接杆伸入第一铰接部与第二铰接部。
过滤件上设有可钩扣内盖的扣件。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压力锅锅盖可盖合于本体上,使内盖铰接于本体或过滤件上,且内盖位于压力锅锅盖与本体之间,在该本体的煮食空间内的食材受到内盖的阻隔,不会直接接触压力锅锅盖上的泄压阀,达到防止烹调的食材阻塞泄压阀的功用,使该泄压阀可顺利泄压,让压力锅锅盖可安全的自本体上取下。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其具有设计合理、结构简单、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立体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2是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结构剖视图(实施例1);
图3是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结构剖视图(实施例2);
图4是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使用状态图;
图5是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使用状态下的移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作进一步的描述。
请参阅图1、图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其包含有本体10及内盖20。
本体10内部设有煮食空间11,并于本体10上形成开口12,本体10内侧壁面上设有承载部13,承载部13邻近开口12,在本实施例中,本体10的外侧面上设有二个相对的提把部14,本体10的承载部13呈环状。
内盖20铰接于本体10上且盖合于本体10的开口12上,内盖20包含有主体21,主体21的外缘处设有抵靠部22,抵靠部22靠置于承载部13上,该主体21上设有凸部23,在本实施例中,内盖20的抵靠部22配合本体10的承载部13,呈环状,内盖20的凸部23为一个呈锥状的部件,其尺寸自邻近主体21处朝外渐增。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铰接有内盖的压力锅锅体的本体10上设有第一铰接部15,内盖20上设有第二铰接部24,第一铰接部15与第二铰接部24相配合并以铰接杆25连接,使该内盖20可相对本体10掀起转动。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明松,未经陈明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72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