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子午线轮胎成型鼓用扇形块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368.0 | 申请日: | 2012-04-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75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谢成叶;李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子午线 轮胎 成型 扇形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轮胎的成型装置,尤其涉及的是一种子午线轮胎成型鼓用扇形块。
背景技术
成型车间是轮胎的组装车间,部件材料的组装好与坏直接影响成品轮胎的品质(如:均匀性和动平衡等)和外观(脱层、裂口、气泡等)。目前,子午线轮胎(TBR)胶囊鼓扇形块断裂及焊接后弯曲现象严重。严重者单鼓有近1/2的扇形块断裂,断裂后只能对其进行焊接处理,由于裂缝无法完全对齐,因此造成焊接后扇形块存在弯曲、错位的现象。另外,由于反包点位置偏低造成子口部位打压不实。
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扇形块结构中,中间部的顶端和鼓面部的连接处为台阶过渡,存在应力集中处,此处较为薄弱,扇形块多从此处断裂、弯曲。
2、成型操作不当。成型卸胎时,未按要求自动卸胎(扇形块下落后胶囊放气),造成反包胶囊回落时易挤进扇形块的底部,使扇形块卡住不易下落。现场作业员在扇形块卡住时未及时将扇形块膨胀,而直接反包胶囊充气,就容易造成扇形块断裂、弯曲。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子午线轮胎成型鼓用扇形块,通过对扇形块结构的改变降低扇形块的故障率。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实用新型所述扇形块包括鼓面部、中间部、反包端部和底部;鼓面部、中间部、反包端部和底部一体成型,鼓面部位于顶端,中间部的顶端和鼓面部连接,中间部的底端和底部的顶端连接,反包端部的底端和底部的底端连接;所述中间部的顶端和鼓面部的连接处光滑过渡。
所述中间部的顶端和鼓面部的内侧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中间部的顶端和鼓面部的外侧连接处直线过渡,消除应力集中区域,加强此区域的强度。
所述鼓面部在反包端部的垂足和反包端部的顶点相重合,加高反包端部的高度,使得子口的反包打压更加均匀。
所述鼓面部的宽度和高度比例范围为0.5~1。减少鼓面部的宽度,从而增大扇形块和胶囊制剂的间隙,避免扇形块被胶囊卡住而不易下落。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对应力集中区域进行加固处理,使扇形块断裂现象得到彻底根治;轮胎子口部位的外形和不良率也得到了显著的改观;结构简单,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扇形块包括鼓面部1、中间部2、反包端部3和底部4;鼓面部1、中间部2、反包端部3和底部4一体成型,鼓面部1位于顶端,中间部2的顶端和鼓面部1连接,中间部2的底端和底部4的顶端连接,反包端部3的底端和底部4的底端连接;所述中间部2的顶端和鼓面部1的连接处光滑过渡。
中间部2的顶端和鼓面部1的内侧的连接处弧形过渡,中间部2的顶端和鼓面部1的外侧连接处直线过渡,消除应力集中区域,加强此区域的强度。
鼓面部1在反包端部3的垂足和反包端部3的顶点相重合,实际上加高了反包端部3的高度h1约8mm,使得子口的反包打压更加均匀。
鼓面部1的宽度和高度h2比例为0.7。鼓面部1的宽度为图1中垂直纸面的方向,实际减少鼓面部1的宽度约12mm,从而增大扇形块和胶囊制剂的间隙,避免扇形块被胶囊卡住而不易下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佳通轮胎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36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