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回弹健身球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1052.1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48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郭呈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呈生 |
主分类号: | A63B67/00 | 分类号: | A63B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2000 浙江省义***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弹 健身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球,尤其涉及一种回弹健身球。
背景技术
市面上有很多球类玩具、球类健身运动产品,如乒乓球、篮球、桌球、高尔夫球等等,深受大众喜爱。但大多数球类在使用的时候,是要去捡回的,或者需要配备多个球以便连续使用。为了增加趣味性及使用的连贯性,市面上推出了溜溜球等产品,基本结构是靠一根绳子拉住球体,使球体作靠近和远离手部的往复运动。这种球虽然具有趣味性,但失去了大部分健身功能,更倾向于玩具的产品类别。如何能够连贯地使用一种健身球来进行健身运动,而无需被拾捡等过程打断,成为一个非常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弹健身球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回弹健身球包括弹性球,弹性球设在一根弹力带的末端,弹力带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环形圈。
采用上述结构后,使用时,只需将环形圈套在手腕上,然后将弹性球用力向前抛出,由于弹力带所连接的环形圈套在手腕上,当弹性球落地跳起后,受到弹力带的回弹拉力,弹性球开始朝着使用者的方向飞回,此时套着环形圈的手张开,尽力去接住弹性球,为了减轻弹性球对手的撞击力,接弹性球的手可顺势向后移动一段距离。整个运动过程融合了抛、拉、接等动作,且接住弹性球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向判断力,弹性球对于手掌的撞击也起到了按摩效果,健身效果明显,充满趣味性。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是,环形圈上设有一个手套,这样可避免弹性球将手掌弄脏,也可避免弹性球对手掌的撞击力过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回弹健身球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回弹健身球包括弹性球1,弹性球1设在一根弹力带2的末端,弹力带2的另一端设有一个环形圈3。
使用时,只需环形圈3套在手腕上,然后将弹性球1用力向前抛出,由于弹力带2所连接的环形圈3套在手腕上,当弹性球1落地跳起后,受到弹力带2的回弹拉力,弹性球1开始朝着使用者的方向飞回,此时套着环形圈3的手张开,尽力去接住弹性球1,为了减轻弹性球1对手的撞击力,接弹性球1的手可顺势向后移动一段距离。整个运动过程融合了抛、拉、接等动作,且接住弹性球1需要一定的技巧和方向判断力,弹性球1对于手掌的撞击也起到了按摩效果,健身效果明显,充满趣味性。环形圈3上可以设置一个手套4,这样可避免弹性球1将手掌弄脏,也可避免弹性球1对手掌的撞击力过大。
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环形圈3可以是和弹力带2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安装在弹力带2的末端,同样,弹性球1可以是和弹力带2一体的结构,也可以是安装在弹力带2的末端。可以理解,无论如何变换,凡是弹力带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环形圈和弹性球的结构设计,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呈生,未经郭呈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105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