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锥回转真空反应釜的自动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70729.X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00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林友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德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3/00 | 分类号: | B01J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602 松江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回转 真空 反应 自动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机械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双锥回转真空反应釜中的自动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双锥回转真空反应釜主要包括机架、回转筒体、真空管路和进出料口。加入反应物料后,回转筒体内处于真空状态,向夹套内通入热介质,使热介质与筒体内腔的物料进行热交换,湿物料吸热而蒸发水分,再由真空泵将蒸发水分经真空管抽走,从而达到物料充分反应的目的。
在反应釜中,物料在反应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热量,如该热量不能及时散出,将严重影响反应釜内产物的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反应釜在生产中产生的大量热量不能散出,影响产物品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双锥回转真空反应釜的自动冷却系统。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它包括冷却液存放罐、控制单元、循环泵、冷却液输入管路和冷却液输出管路,所述冷却液输入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存放罐连通,所述冷却液输入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反应釜夹套的进液管连通,所述冷却液输入管路上设有一循环泵,且所述循环泵与所述冷却液存放罐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电磁阀,所述循环泵电连接于所述控制单元,所述反应釜夹套内设有一温度检测传感器,所述温度检测传感器与所述控制单元连接,所述冷却液输出管路的一端与所述反应釜夹套的出液管连通,所述冷却液输出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冷却液存放罐连通,所述冷却液输出管路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所述第二单向电磁阀与所述控制单元电连接。
进一步地,它还包括一冷却机组,所述冷却液存放罐与所述冷却机组连接。
本专利的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的自动冷却系统,控制单元通过检测反应釜内物料的温度指令开启冷却系统,冷却液与反应釜内的物料进行热交换后使其达到既定温度,并通过反应釜上的温度检测传感器将信号反馈回控制单元,控制单元指令冷却机组按照要求的负荷工作,以实现冷却的目的。整套系统通过程序控制,满足了工厂自动化管理的要求,克服了传统反应釜人工控制精度低,对熟练工依赖程度大的弊端,该冷却系统能同时控制一台或多台反应釜,生产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100-反应釜 101-温度检测传感器
102-控制单元 103-冷却液存放罐
104-第一单向电磁阀 105-循环泵
106-温度表 107-压力表
108-第二单向电磁阀 109-冷却机组
110-冷却液输入管路 111-冷却液输出管路
112-真空罩 113-真空储罐
114-真空泵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双锥回转真空反应釜的自动冷却系统,它包括冷却液存放罐103、控制单元102、冷却机组109、循环泵105、冷却液输入管路110和冷却液输出管路111。冷却液输入管路110的一端与冷却液存放罐103连通,其另一端与反应釜100夹套的进液管连通。冷却液输入管路110上设有循环泵105,循环泵105与冷却液存放罐103之间设置有第一单向电磁阀104,循环泵105电连接于控制单元102。反应釜100夹套内设有温度检测传感器101,温度检测传感器101与控制单元102连接。冷却液输出管路111的一端与反应釜100夹套的出液管111连通,其另一端与冷却液存放罐103连通,冷却液输出管路111上设有第二单向电磁阀108,第二单向电磁阀108与控制单元102电连接。冷却液存放罐103与冷却机组109连接,用于冷却存放罐中的冷却液。反应釜100内的真空罩112与真空储罐113及真空泵114连接。
工作过程:当反应釜100反应完后开始冷却产物时,关闭供热系统(图中未示出),开启冷却液存放罐103上的阀门,使冷却液存放罐103的冷却液流入反应釜100的夹套中,冷却液完成热量交换后经第二单向电磁阀108及冷却液输出管路111流入冷却液存放罐103中,再经冷却机组109冷却,完成循环。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认识到,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只是示例性的,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的理解本专利内容,不应理解为是对本专利保护范围的限制,只要是根据本专利所揭示精神所作的任何等同变更或修饰,均落入本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德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德鸿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7072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