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布药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7921.3 | 申请日: | 2012-04-2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13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陈田来;顿宝红;陈斌;李红波;路瑾瑾;陈永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田来;陈永红 |
| 主分类号: | A01M13/00 | 分类号: | A01M13/00;A01G7/06;A61L9/1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9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布药器 | ||
1.一种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以下装置:
药液供给装置,所述药液供给装置包括一容纳药液的供液底盒;
提液装置,其包括具有提液能力且可旋转的载体,所述载体设置成圆环状并被保持部分地浸于供液底盒的药液中;
加热装置和气流输送装置,提供热气流加热所述载体,以使载体在不断提取药液的同时被热气流不断的加热使其提载的药液形成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并将该含有超微药物颗粒的气态流随放热后的热气流通过气流输出口弥散施加于封闭环境内的施药目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被驱动绕一固定的轴线旋转。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浸于药液的最高位置低于载体的轴线位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为多孔性材料一体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环状体或由一个或多个多孔性材料构成的具有一定厚度的可弯曲的条状体围成的环状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材料为多孔发泡聚氨酯材料、滤纸型滤芯或聚酯纤维芯或无纺布型滤芯或活性炭材料或火山岩材料。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选择不具备通过毛细吸水方式进行吸液的材料,使所述载体是通过不断的旋转不断的提载药液,而不是通过毛细吸水方式进行吸液。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多孔性材料是开孔型软质高发泡聚氨酯泡沫材料。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该开孔型软质高发泡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孔径直径为2.0~6毫米。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该开孔型软质高发泡聚氨酯泡沫材料的厚度为15~30毫米。
10.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液装置还包括一带动载体转动的转轮以及一驱动转轮转动的电机。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可拆卸地安装在该转轮的外环周面上由该转轮带动其转动。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轮为一辐轮式转环。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载体由环状体构成提液圈并可拆卸的固定在辐轮式转环的外圆环周向面上。
14.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液圈其两端由提液圈端卡紧固,提液圈端卡上有卡柱,与卡柱相对应的辐轮式转环的外表面上的柱状嵌口相嵌接。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自身设有传动齿轮,辐轮式转环设有辐轮式转环齿轮盘或辐轮式转环内齿用于电机对辐轮式转环的驱动,需要提液圈转动时,通过该传动齿轮与辐轮式转环上的辐轮式转环齿轮盘或辐轮式转环内齿的啮合传动,驱动提液圈转动。
16.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提液装置的转轮还设有手动旋转柄以在没有电力供应状况下手动驱动载体转动。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药液供给装置还包括储液箱,药液先注入储液箱再进入供液底盒内。
18.如权利要求17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与供液底盒之间设有流量控制设备,以使药液能够从储液箱按所需的药量进入供液底盒内。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流量控制设备为一定量控制装置。
20.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高效布药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储液箱设置在供液底盒的上部,在供液底盒的内底壁上设有一竖直的顶杆,在储液箱底部设有一与该供液底盒内顶杆作用在一起的储液箱箱盖,储液箱箱盖的下端设有一与所述供液底盒内顶杆顶触的储液箱箱盖内顶片,该储液箱箱盖内顶片的上端连接一储液箱箱盖内导柱,该储液箱箱盖内导柱的外周套设有储液箱箱盖弹簧,该储液箱箱盖内导柱的上端设有储液箱盖皮帽塞,当储液箱盖皮帽塞被向上顶起时,药液就会通过储液箱盖内导柱周围的空腔流入供液底盒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田来;陈永红,未经陈田来;陈永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792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无线电共存
- 下一篇:交换机和通信管理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