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艾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7627.2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40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0 |
发明(设计)人: | 田小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田小兰 |
主分类号: | A61H39/06 | 分类号: | A61H39/06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恒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102 | 代理人: | 王德鑑 |
地址: | 400050 重庆市九龙***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艾灸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中药医疗器械类,具体涉及一种艾灸器。
背景技术
我国古典医籍《黄帝内经·灵枢》中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明代医学家李挺在《医学入门》中说:“风药之不及,钊之不到,必须灸之”。灸是我国传统的中医医疗方法,灸可以温通经脉,驱寒祛湿,对穴位进行艾灸对疾病的治疗有显著疗效。
传统的艾灸方式有三种:
(1)、将艾叶做成锥状直接置于患者的皮肤上,点燃后进行熏灸;
(2)、做成柱状或条状,操作者手持,点燃后熏灸患者病变部位;
(3)、或将艾叶固定于银质针上,点燃后通过银质针的传导性能,将热量传导至患者的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但以上方法存在以下问题:
(1)、直接置于皮肤之上易致皮肤烧灼伤,易致皮肤出现红肿甚至水泡等;
(2)、艾灸部位的温度不易保持恒温;
(3)、被灸部位受热不均匀;
(4)、手持艾灸消耗人力资源成本,不利于一名医务工作者对多名患者进行施治;
(5)、通过银质针传导其治疗部位及疗效有限。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传统艾灸易损伤患者皮肤、治疗部位受热不均匀、人力资源成本过高、治疗部位及疗效局限及不利于节能环保等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艾灸器,包括灸筒盖、灸芯、灸筒和胶布,灸筒盖的内径与灸筒的外径相匹配并旋转连接,灸筒盖和灸体通过永磁体吸附连接,胶布设置于灸筒底部;所述灸筒盖包括盖体、永磁体和进气孔I,所述永磁体设置于盖体内顶部,所述进气孔I周向均匀设置于盖体下部;所述灸芯包括灸体和金属磁性材料,所述金属磁性材料设置于灸体顶部;所述灸筒包括筒体、隔灸网、隔热箔和进气孔II,所述隔灸网设置于筒体底部,所述隔热箔周向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进气孔II周向均匀设置于筒体上部;所述进气孔II的大小和位置与进气孔I相匹配。
进一步的,为了在高温下任保持永磁体的吸附力,所述永磁体为铁氧体。
进一步的,为了环保、无污染并可回收利用,所述盖体和筒体为纸质材料。
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使用胶布固定于患病部位,节约了人力资源成本,有利于一名医务工作者同时对多名患者进行施治;
(2)、通过纸筒固定艾柱,使治疗部位受热均匀;
(3)、筒壁上的圆孔有利于调节温度,还能减少烟雾的弥漫;
(4)、磁性装置既能起到固定艾柱的作用,还能在加热的过程中起到磁疗的作用;
(5)、内壁上的铝箔纸既能起到隔热的作用还能防止纸筒燃烧。
(6)、节约了艾叶的用量并减少了烟雾的产生从而有利于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灸芯安装示意图;
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具体实施示意图。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艾灸器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装置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灸芯安装示意图,附图3为本实用新型艾灸器的具体实施示意图,图中,1为灸筒盖,2为灸芯,3灸筒,4为医用胶布,101为永磁体,102为进气孔I,201为金属磁性材料,301为隔灸网,302为隔热箔,303为进气孔II。由图可知,本实用新型艾灸器包括灸筒盖1、灸芯2、灸筒3和胶布4,灸筒盖1的内径与灸筒3的外径相匹配并旋转连接,灸筒盖1和灸体通过永磁体吸附连接,胶布4设置于灸筒3底部;所述灸筒盖包括盖体、永磁体101和进气孔I 102,所述永磁体101设置于盖体内顶部,所述进气孔I 102周向均匀设置于盖体下部;所述灸芯2包括灸体和金属磁性材料201,所述金属磁性材料201设置于灸体顶部;所述灸筒3包括筒体、隔灸网301、隔热箔302和进气孔II 303,所述隔灸网301设置于筒体底部,所述隔热箔302周向设置于筒体内壁,所述进气孔II 303周向均匀设置于筒体上部;所述进气孔II 303的大小和位置与进气孔I 102相匹配。为了在高温下任保持永磁体的吸附力,本实用新型的永磁体101为铁氧体。为了环保、无污染并可回收利用,本实用新型的盖体和筒体为纸质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田小兰,未经田小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762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