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890.X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234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07 |
发明(设计)人: | 肖飚;代康;漆钜虹;张天明;郑伟;肖雪梅;冯晓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00 | 分类号: | 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四川力久律师事务所 51221 | 代理人: | 刘雪莲;王芸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子线 制造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线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手机、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等终端消费类电子产品日趋小型化,为了节约终端产品的内部使用空间,用极细电子线并线替代柔性电路板作为终端产品的内部连线已成为电子产品厂商的优先选择。极细电子线是指导体直径在0.3mm及以下,绝缘层外径在1mm及以下的电子线产品,其导体材料通常采用镀锡铜线或镀锡铜合金线,绝缘材料通常采用四氟乙烯-全氟烷氧基乙烯共聚物或实心聚全氟乙丙烯等氟塑料。极细电子线的导体可以是单丝,也可以由多根单丝绞合在一起组成。由于多根单丝绞合形成的导体比单丝构成的导体具有更好的柔软性和弯折扭转寿命,故极细电子线导体通常由多根单丝绞合而成。
传统电子线制造系统依次包括:拉丝装置、退火装置、镀锡装置、绞线装置和挤包绝缘装置,进一步的,所述传统电子线制造系统中所述退火装置与所述镀锡装置通常串联在一个装置中。目前,极细电子线仍采用传统电子线制造系统来生产,首先,将极细电子线金属导体原材经拉丝装置处理成所需尺寸的极细电子线金属单丝并经退火装置在 350~520℃温度下退火;其次,退火后的极细电子线金属单丝进入镀锡装置镀锡;再次,镀锡后的极细电子线金属单丝进入绞线装置绞线;最后,经绞线得到的金属导体进入挤包绝缘装置挤包绝缘,得到极细电子线成品。
上述传统电子线制造系统中,先依次经过拉丝装置、退火装置、镀锡装置,再进入绞线装置,由于极细电子线绞合导体的单丝直径很小(最小可达0.012mm),而极细电子线绞合导体绞线过程产生的残余应力(包括剪切应力和轴向应力)没有得到消除,直接进行挤包绝缘,使得最终所得到的极细电子线存在严重的打扭现象。
为了减轻极细电子线所存在的严重打扭现象,在绞线装置中可设置采用退扭装置或绞线装置后采用校直辊来减小绞线过程中所产生的部分残余应力,但是采用退扭装置时一方面束线设备会十分昂贵,另一方面,由于单丝退火后抗拉强度降低,使得在绞线装置中束线是断线频次较高。采用校直辊并给定合适的张力来破坏导体内内应力的分布情况,从而消除打扭问题,由于此方法对导体有一定的破坏,因此经校直辊后绞合导体的弯折寿命也急剧下降。如34AWG(19/0.04mm)镀锡纯铜绞线制成的电子线,在20cN负荷下其最小弯折寿命仅为80次左右,而未采用校直辊的最小寿命可达1.5万次以上。
因此,针对上述目前的电子线制造系统制成的极细电子线容易打扭,弯折寿命低,以及极细电子线金属单丝或绞合导体断线率高的问题,迫切需要一种极细电子线的新的制造系统,以克服上述技术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极细电子线容易打扭、弯折寿命低或/和极细电子线金属单丝或绞合导体容易断线的缺陷,提供一种新的制造系统,按照该制造系统制造得到的极细电子线,打扭现象消除、金属单丝或绞合导体断线几率降低、弯折寿命提高、并且节约了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
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包括依次设置的拉丝装置、镀锡装置、绞线装置、退火装置和挤塑绝缘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中,所述拉丝装置为速度在600-1600m/min的拉丝机。
本实用新型的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中,所述镀锡装置为热镀锡装置。
进一步的,所述热镀锡装置包括支承座,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支承座上的放线架、助焊剂槽、镀锡炉、刮锡模、干燥箱和收线架。
本实用新型的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中,所述绞线装置为束线机。
本实用新型的极细电子线制造系统中,所述退火装置为管式退火装置,包括支撑座,以及依次连接在所述支撑座上的放线盘、退火管、冷却装置和收线盘。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冷却装置采用保护气体冷却装置。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挤包绝缘装置为挤塑机。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拉丝装置、镀锡装置、绞线装置、退火装置和挤塑绝缘装置本身的结构是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本实用新型的贡献在于打破了本领域的技术偏见,将现有的电子线制造系统的部分工艺装置的安装顺序调换,从而使得该制造系统的部分工艺步骤顺序调换,使得制造的极细电子线达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普天电缆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89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话线捆扎机
- 下一篇:轨道机车用光电复合电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