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6882.5 | 申请日: | 2012-04-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4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曾明武;张桂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3/14 | 分类号: | H01B13/1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鲜林 |
地址: | 7309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集束 电缆 挤出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线电缆制造业,具体是一种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
背景技术
平行集束电缆是一种新型的低电压电气线材和国家电力公司大力推广使用的产品,具有防窃电、施工简单、工程造价低、安全防护等级高和环保性能好。平行集束电缆的结构比较简单,包括相线线芯、中性线芯、绝缘层和筋带。平行集束线电缆通常采用四根导线呈正方形对称排列,导线之间由绝缘层及筋带相互平行的连接在一起。模具是产品定型的装置,是塑胶基础过程中最后的热压作用装置,其几何形状、结构形式和尺寸、温度高低,压力大小等直接决定制品加工的成败。所以在生产平行集束线电缆时模具通常采用整体式的正方型结构,模具上的四个孔同时挤出四根导体,由于同一个模具内同时包覆四根导体,出胶量较大,而四个导体同时受到由外向内的挤出压力,使导体受到由外向中心偏移的压力,使得绝缘偏心严重。这种正方型排列生产出的产品虽能满足工艺要求,但还是不太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合理、生产的线缆质量优异的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来解决电线电缆生产中绝缘偏心严重的问题。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包括轴向套装导体的模芯、挤包绝缘层的模套、模芯上有进原料的进料孔,所述模芯上套装模芯芯子管,所述模芯芯子管前端有模芯嘴,所述模套上设模套孔,将套装模芯芯子管的模芯装在模套孔中,所述模套孔为直线排列,所述模套孔间相互有连接筋槽。
所述模套的头部设有模套盖板。
所述模套孔之间的连接筋槽长为3-5mm。
所述模芯与模套之间压力角为3-10度。
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套孔的直线排列结构,这种结构在绝缘挤出过程中,导体受力主要来自上下挤出的绝缘料的压力,而导体左右的压力相对较小,发生的位移也很小,采用这种模具进行平行集束电缆绝缘的挤出,使操作易于控制,平行集束电缆偏心和连接筋粘连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使平行集束电缆产品质量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为了保证模芯和模套的同轴度,模芯和模套经销子连接后,从模套盖板出打出所需尺寸的模套孔,然后在模套孔配装套装模芯芯子管的模芯,另外为了方便拆卸和清理,将模套头部设计为盖板紧固于模套。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生产中偏芯难的问题,减少了原材料的浪费,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一种平行集束电缆挤出模具,包括轴向套装导体的模芯1和挤包绝缘层的模套2。在模芯1上镶有模芯芯子管4, 模芯芯子管4前端有模芯嘴8,模芯芯子管4是为了保证模芯1与模套2的同心度,达到精确定位的目的。模套2上开了四个模套孔5。将套有模芯芯子管4的模芯1作为一个整体套装在模套孔5中。采用四个模套孔5为直线排列的结构,同时保证模芯1与模套2之间压力角为3-10℃,这种结构在绝缘挤出过程中,导体受力主要来自上下挤出的绝缘料的压力,而导体左右的压力相对较小,发生的位移也很小,这种模具进行平行集束电缆绝缘的挤出,使操作易于控制,同时平行集束电缆偏心和连接筋粘连的问题均得到了有效的解决,使平行集束电缆产品质量有了很大地提高。四个模套孔5间相互有连接筋槽6,连接筋槽6长为3-5mm。模芯1上设置进料孔7,进料孔7在模芯1的一周均布40个,直径为5mm。为方便拆卸,在模套2的头部用螺栓固定一模套盖板3。
制作模具时首先模芯1和模套2连接好后同时从模套1出口处打孔一直打通到模芯1,孔径的大小根据所需模芯1的孔径尺寸确定。由于模芯1和模套2同时打孔,从加工工艺上有效地保证了同心度。然后在模芯1上镶装模芯管子4,模芯芯子管4前端有模芯嘴8定径区长为5mm,模芯嘴8的孔径为大于导体直径0.8mm,模芯嘴8处壁厚为0.6mm。模套2的孔径为模芯嘴8外径加上两倍绝缘层厚度,模套孔5与模套孔5之间连接筋槽6长为3-5mm。
采用这种模具,模芯1的尺寸可以适当加大,从而当导体外径变大时,不致出现刮伤、卡劳,也能防止因导线外径变小而在模芯1内摆动所致的偏芯。挤塑时,导体由模芯芯子管4处进入,融化的塑料通过进料孔7处进入模芯1和模套2之间形成的空腔内,当模套2内锥角度大于模芯1外锥角3-10度时,这个角度只有这样的角差的存在才能使塑胶挤出压力逐渐增大,实现胶层组织密实、塑胶与导体结合紧密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白银有色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88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扁平状型热敏电阻器
- 下一篇:三屏蔽同轴电缆铝箔包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