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6592.0 | 申请日: | 2012-04-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95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彭*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理工学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205 | 分类号: | A61B5/0205;A61B5/08;A61B5/01;A61B5/145;A61B5/04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立成智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0 | 代理人: | 张江涵 |
| 地址: | 6430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无线 远程 监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心电监护仪,尤其涉及一种可以进行远程通信的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
背景技术
心电监护仪是医院实用的精密医学仪器,能同时监护病人的动态心电图形(一般为五联导心电图)、呼吸、体温、血压(分无创和有创)、血氧饱和度、脉率等生理参数。
监护仪是一种以测量和控制病人生理参数,并可与已知设定值进行比较,如果出现超标可发出警报的装置或系统。
监护仪与监护诊断仪器不同,它必须24小时连续监护病人的生理参数,检出变化趋势,指出临危情况,供医生应急处理和进行治疗的依据,使并发症减到最少达到缓解并消除病情的目的。监护仪的用途除测量和监护生理参数外,还包括监视和处理用药及手术前后的状况。
其中,由于现有的监护仪没有远程传送功能,因此,必须经常实时去查看,这给医护人员带来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监护仪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该监护仪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相连接,具有很好的监测和报警效果。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包括: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与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LCD显示单元和触摸屏单元,与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SDCARD接口和USB接口,与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DDR存储器和NAND FLASH存储器,与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以及网络通讯模块,与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通过所述网络通讯模块与医疗客户中心相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选取ARM CPU模块,其中,所述ARM CPU模块中包括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和软件处理平台。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网络通讯模块选取GPRS或者GSM模块,其中,所述GPRS或者GSM模块通过RS232接口与所述主控CPU处理模块相连接。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包括心电信号采集电路、信号放大电路和滤波处理电路,其中,所述心电信号采集电路连接所述信号放大电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连接所述滤波处理电路。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滤波处理电路具体包括:低通滤波电路、高通滤波电路和50Hz陷波滤除干扰电路。
进一步地,优选的结构是,所述信号放大电路包括两级放大电路,其中,前一级放大电路是信号放大10倍的放大电路,后一级放大电路是对放大后的信号放大100倍的放大电路。
其中,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上述方案以后,该监护仪能够通过移动通信网络与远程的服务器进行相连接,具有很好的监测和报警效果。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的上述优点更加明确。
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一个实施例的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的部分电路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一个实施例的心电信号采集和处理模块的部分电路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软件架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界面设计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和具体设计原理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其中,本实用新型主要是以32位的ARM处理器为硬件平台,以嵌入式Linux操作系统为软件平台开发而成。具体来说,通过心电信号采集模块中的传感器采集到的心电信号经过心电信号处理模块后送入由主控ARM处理器组成的监护系统,经监护系统的系统软件分析处理的结果自动选择最优的警告或报警提醒监护对象;数据传入ARM监护系统的同时经过网络通讯模块将数据送入到医疗服务中心,让专业医生分析后把结论和监护方案信息再传输到被监护的对象和被监护对象的亲人。
其中,图1是本实用新型便携式无线远程心电监护仪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理工学院,未经四川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59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血压与血氧饱和度的同时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耳鼻喉多功能内窥镜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