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浇冒口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6053.7 | 申请日: | 2012-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71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 发明(设计)人: | 郝新;胡啸;周坚;龙宪翼;蔡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2C9/08 | 分类号: | B22C9/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 |
| 地址: | 412002***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冒口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铸造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浇冒口。
背景技术
为了提高航空发动机的整体性能,减少发动机零件的机加工和装配的工作量,精铸件逐渐向大型化、复杂化和净成形方向发展。一些精铸件在铸造过程中常出现夹渣的现象,当铸件表面或者铸件的结构简单的部位夹渣时,可以采取先打磨后补焊的方式消除,但补焊耗时增加成本,且部分高温合金补焊合格率不高;而铸件的复杂结构部位,根本无法补焊,就会导致铸件直接报废,造成巨大的损失。目前夹渣往往靠提高涂料质量和加强浇注过程的控制来缓解,但提高涂料质量会增加制造成本,加强浇注过程的控制其操作比较困难,且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夹渣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浇冒口,以解决铸件夹渣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浇冒口,包括竖通道、横通道及集渣腔;竖通道连接浇注系统的直浇道,横通道连接被铸零件的型腔,竖通道与横通道相连处的下端凹陷形成集渣腔。
进一步地,竖通道、横通道及集渣腔分别两两相通。
进一步地,集渣腔的横截面积为方形或者圆形。
进一步地,竖通道与浇注系统的直浇道相通,横通道与被铸零件的型腔相通。
进一步地,横通道为锥形,横通道的连接型腔的所在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横通道的与连接型腔的所在端的相对端的横截面积。
进一步地,竖通道的横截面积大于浇注系统中直浇道的横截面积。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浇冒口在下端设有集渣腔,当含有杂质的金属液流到集渣腔时,密度大于金属液的杂质就会沉积在集渣腔的底部而留在集渣腔内,金属液充满集渣腔后就会溢流到横通道内,随着进入到型腔内,形成铸件,此时所形成铸件的金属液含有的杂质较少,降低了铸件的夹渣率,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冒口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冒口的侧视示意图;以及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浇冒口的安装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一种浇冒口,浇冒口包括竖通道1、横通道2及集渣腔3。
竖通道1的上端与浇注系统的直浇道4相通,竖通道1的横截面积大于直浇道4的横截面积,使得从竖通道1流入的金属液能够在本实用新型的浇冒口内得到缓冲。
横通道2包括大端和小端,竖通道1的下端处的侧壁垂直贯通连接横通道2的大端,横通道2的小端连接被铸零件的型腔5。优选地,横通道2为锥形,横通道2的连接型腔5的所在端的横截面积小于横通道2的与连接型腔5的所在端的相对端的横截面积,以达到本实用新型的浇冒口的最后凝固,起到对铸件补缩的作用。
请结合参见图3,在竖通道1的下端设置一个集渣腔3,集渣腔3具有一定的深度。优选地,集渣腔3的横截面积可以为方形或者圆形,在其他的实施方式中,集渣腔3的横截面积还可以为其他的形状,如梯形等。集渣腔3分别与竖通道1和横通道2相通。流到竖通道1内的金属液含有一定的杂质,带有杂质的金属液由于重力作用,会继续沿着竖通道1往下流,直至流到集渣腔3内,集渣腔3具有一定的深度,密度大于金属液的杂质就会沉积在集渣腔3的底部而留在集渣腔3内,金属液充满集渣腔3后就会溢流到横通道2内,随着进入到型腔5内,形成铸件,此时所形成铸件的金属液含有的杂质较少,降低了铸件的夹渣率,提高了铸件的质量。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南方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605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