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面连续覆盖膜压合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5032.3 | 申请日: | 2012-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15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 发明(设计)人: | 徐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朗华科贸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32B37/10 | 分类号: | B32B37/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思微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37 | 代理人: | 郑玮 |
| 地址: | 200070 上海市闸北区***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双面 连续 覆盖 膜压合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双面连续覆盖膜压合机。
背景技术
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由印刷电路铜箔和覆盖膜所组成。当微影制造完成电路层的电路后,为防止线路氧化及保护线路免受环境温湿度的影响,必须在电路层上加一层覆盖膜来保护。为了使覆盖膜固化到印刷电路铜箔上,需要使用覆盖膜压合机完成。覆盖膜压合过程中主要使用到的材料有: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通常包含覆盖膜)、离型膜以及阻胶膜,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的离型膜一般常用特氟龙玻纤布(GC),阻胶材料常用TPX。
图1为完成覆盖膜压合后的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如图1所示,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10由上侧离型膜11、上侧阻胶膜12、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电路层)13、下层阻胶膜14以及下层离型膜15组成。压合后的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再经过拉料将离型膜和阻胶膜从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上面分离,从而完成印刷电路铜箔上覆盖膜的固化。
图2为现有技术中覆盖膜压合机的结构示意图,利用利用热压等方法将覆盖膜固化至印刷电路铜箔上。如图2所示,现有覆盖膜压合机2仅由压合主机21组成,而压合主机21的进料和出料都是由人工完成。然而,由于离型膜和阻胶膜都比较柔软,因而不容易平整的覆盖至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上。因此,在覆盖膜压合时,经常会出现因为对位不准或者其他操作失误造成不良,而且,现有设备人工参与的工序比较多,无法实现卷出和卷取的自动化,因而生产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连续覆盖膜压合机,能够克服现有设备的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同时可以降低因为人工操作导致的各种缺陷。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双面连续覆盖膜压合机,包括一压合主机,还包括与所述压合主机连接的独立卷出部和独立卷取部;其中,离型膜、阻胶膜和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在所述独立卷出部内自动卷出后进入所述压合主机,经过所述压合主机压合后进入所述独立卷取部完成所述离型膜、阻胶膜和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的分离。
可选的,所述离型膜包括上侧离型膜和下侧离型膜,所述阻胶膜包括上侧阻胶膜和下侧阻胶膜。
可选的,所述独立卷出部包括:第一侧板架构以及固定于所述第一侧板架构内的第一气压轴、第二气压轴、第三气压轴、第四气压轴、第五气压轴、第一导向轮组、第二导向轮组、第三导向轮组、第四导向轮组、第五导向轮组、第一滚轴、第一电磁刹车马达、第一光电传感器和卷出部横板;其中,所述第一气压轴固定所述上侧离型膜的置换筒,所述上侧离型膜卷出后经过第一导向轮组后进入所述压合主机;所述第二气压轴固定上侧阻胶膜的置换筒,上侧阻胶膜卷出后经过第二导向轮组后进入压合主机;所述第三气压轴固定下侧离型膜的置换筒,下侧离型膜卷出后经过第三导向轮组后进入压合主机;所述第四组气压轴固定下侧阻胶膜的置换筒,下侧阻胶膜卷出后经过第四导向轮组后进入压合主机;所述第五组气压轴固定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的置换筒,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卷出后经过第一滚轴和第五导向轮组后,依照从上到下的顺序与上侧离型膜、上侧阻胶膜、软性电路印刷线路板、下侧阻胶膜以及下侧离型膜汇合后一同进入压合主机。
可选的,所述独立卷出部还包括第一组立柱,所述第一组立柱固定于第一滚轴下方两侧的所述卷出部横板上,所述第一光电传感器固定于所述第一组立柱上。
可选的,所述第一气压轴、第二气压轴、第三气压轴、第四气压轴、第五气压轴的管径范围为3″~6″。
可选的,所述第一电磁刹车马达为可逆式电磁调速刹车马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朗华科贸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朗华科贸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50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前、后、左、右及旋转位移的工作平台
- 下一篇:一种制袋机的薄膜对折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