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4831.9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7585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2-27 |
发明(设计)人: | 孙钦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9G3/00 | 分类号: | G09G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驱动 电路 移动 终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终端和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驱动电路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移动娱乐终端已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显示屏是其非常重要的部件之一。
目前,显示屏的驱动电源基本有两种放置方案:(1)将驱动电源电路放置在主板上,为显示屏提供各个电压;(2)驱动电源电路放置在显示屏模组上。
上述两种驱动电源的器件放置方案各有缺点:
第一种方案,驱动电路放置在主板上,而各显示屏厂家的显示面板不同,所以驱动电压就不同,驱动电路放置在主板上不能很好地兼容多家显示屏,即使在电路中包含可调电阻来调节驱动电路的输出电压,在产线上也不好操作,因为调节过程中观察显示效果时比较主观,不能保证调节的一致性,并且,将调节电压环节安排在产线上,生产效率也是一个问题,如果将输出电压固定不调,则通常只能配一家显示屏,这样就带来了来料供货风险,并且独家供货价格通常较高。
第二种方案,将驱动电源电路放置在显示屏上,由于显示屏上通常配的是柔性电路板,其价格较高,良品率也是个问题,两层板走线比较困难,器件不好屏蔽,而且其器件对应的主板的位置需要避让,对主板器件的布局有很大影响,甚至是致命的,而且对终端产品的造型影响也很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驱动电路,在兼容各种显示屏的同时,保证电路的性能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稳压电路芯片设置在主板上,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全部电阻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稳压电路芯片设置在主板上,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部分电阻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括:第一电阻网络和第二电阻网络,其中,所述第一电阻网络设置在所述主板上,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端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网络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输入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连接,输出端与所述第一电阻网络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地,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设置在主板上,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包含并联的第一反馈电阻网络和第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第二反馈电阻网络包含多个并联的电阻网络,每个电阻网络分别包含第一分电阻网络和第二分电阻网络,第一分电阻网络和第二分电阻网络连接开关器件,开关器件的控制端连接显示屏的管脚。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反馈电阻网络包含第一电阻网络和第二电阻网络。
进一步地,一种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处理器、电压检测电路和分压电路,所述稳压电路芯片、处理器和电压检测电路设置在主板上,所述分压电路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输出端连接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所述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连接所述处理器的输入端,所述处理器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命令输入端。
进一步地,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显示屏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稳压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全部电阻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
进一步地,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主板、显示屏和驱动电路,所述驱动电路包括:稳压电路芯片和反馈电阻网络,所述稳压电路芯片设置在所述主板上,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电压输出端与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入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输出端与所述稳压电路芯片的反馈端连接,所述反馈电阻网络的部分电阻设置在显示屏的电路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48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复合共振腔的吸声体
- 下一篇:晨昏圈地球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