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4427.1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58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朱培立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31/02 | 分类号: | A01G31/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文华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5205 | 代理人: | 车世伟 |
地址: | 362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水培 容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培容器,具体是指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
背景技术
相对于传统栽培技术,水培植物它不受土地、时间、空间的限制,具有干净卫生、净化空气、易养护的特点,更主要是具有独特的观赏性,可大量应用在机关、医院、餐厅、图书馆、饭店、办公场所、住家等各种场合,即增添美感,也可从中得到栽培乐趣,符合国际环保、节碳节能,是未来植物栽培技术的发展趋势。
水培盆栽培育的好坏,除了所采用营养液外,用于装置水培的容器其结构设计的优劣也是一非常关键的因素,考虑到水培植物的通风、通气及养分等能量供给,传统水培容器一般在容器底部设置有若干个通孔,然而,所述水培容器,特别是呈高筒状的水培杯,所述通孔开设的面积有限,实际应用中,会出现能量供给不足而影响植物生长,而且随着水培根部的繁密生长,其被限制在水培容器内,不利于根部对外界养分的吸收,而且还很容易堵塞通孔而影响能量的交换,故还存在能量供给途径受限及供给不均匀的缺陷。
有鉴于此,本发明人针对现有水培容器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其克服了现有技术中由于水培容器结构设计不合理而影响水培植物的能量供给及正常生长。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其为一容器本体,该容器本体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且上述容器本体的环形侧壁的靠下端位置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条形孔,该若干条条形孔均沿上述容器本体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上述若干条条形孔的下端延伸至上述容器本体的底面上。
上述环形侧壁的靠上端及中间位置上也均开设有条形孔。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其除了在容器本体的底部开设通孔外,还于容器本体的环形侧壁的靠下端位置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条形孔,该设计充分利用了容器本体的环形侧壁的结构,在其适当的位置上开设适当形式的连通状的条形孔,该条形孔的延伸方向顺应植物的生长方向,其密集程度及孔的大小及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培容器尺寸及对应的水培植物的特性作调整;借由条形孔以及通孔的共同开设,外界的养分能够较容易的送至容器本体内,通风、通气性好,而且水培根部可以从条形孔延伸至容器本体外,其利于根部对外界能量的进一步吸收,容器本体内不会由于过密生长而堵塞条形孔或通孔,能量能够被充分吸收并均匀供给,水培植物有较佳的能量供给途径,由此本案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所栽培的植物能量吸收充分性且正常生长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新型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容器本体 1 通孔 11
条形孔 1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改进型水培容器,如图1-2所示,其为一容器本体1,该容器本体1的底部开设有若干个通孔11,本新型特别的,在容器本体1的环形侧壁的靠下端位置上均匀开设有若干条条形孔12,该若干条条形孔12均沿容器本体1的上下方向延伸设置。
所述各条形孔12,其在容器本体1上分布的密集程度及孔的尺寸大小及长度可以根据不同的水培容器尺寸及对应的水培植物的特性作调整,较佳的,所述条形孔12的下端还可以延伸至容器本体1的底面上,其更利于容器本体1内外能量(即氧气、养分等营养成分)的交换及水培根部伸出容器本体1外;再有,根据容器本体1的高度情况,例如图1-2中给出的容器本体1为高筒状水培杯,其还可以在其环形侧壁的靠上端及中间位置上也均开设有条形孔。
本案改进型水培容器充分利用了容器本体1的环形侧壁的结构,在其适当的位置上开设适当形式的连通状的条形孔12,该条形孔12的延伸方向顺应植物的生长方向,借由条形孔12以及通孔11的共同开设,容器本体1内外的能量交换流畅,外界的养分能够较容易的送至容器本体1内,通风、通气性好,而且水培根部可以从条形孔12延伸至容器本体1外,其利于根部对外界能量的进一步吸收,容器本体1内不会由于过密生长而堵塞条形孔12或通孔11,能量能够被充分吸收并均匀供给,水培植物有较佳的能量供给途径,由此本案通过简单的结构设计确保了所栽培的植物能量吸收充分性且正常生长性。
上述实施例和图式并非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产品形态和式样,任何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其所做的适当变化或修饰,皆应视为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泉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442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动化饲养清理机构
- 下一篇:一种水田轮以及一种微耕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