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线心电监护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3923.5 | 申请日: | 2012-04-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53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 发明(设计)人: | 习丰产;虞文魁;陈月英;李宁;黎介寿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5/0402 | 分类号: | A61B5/0402;A61B5/0205;A61B5/145 |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夏平;瞿网兰 |
| 地址: | 21000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监护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监护装置,尤其是一种心电监护系统,具体地说是一种基于2.4GHz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
背景技术
心电图技术应用已有100 年历史, 由于其操作简单、无创伤、诊断准确、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治意义十分重大。心电图检查已成为心血管疾病常规检查方法之一。1957 年Holter 动态心电图的发明,可记录被测者24 小时生理状态下的10 万次左右的心电信号,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人们利用电话作为传输工具进行实时心电图远程传输。由于当时的科技水平所限,心电记录盒较大,干扰噪声也严重,电话传输技术不稳定,所以没能真正用于临床。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应用新型电子技术,国内外均研制出了心脏BP 机,体积小,用普通电话传输心电信号获得成功,但需要人工接收心电信号,使用成本上升影响了临床的普及推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技术、PDA 技术、蓝牙技术的发展,远程医疗技术得到迅速发展,而心电监测是其基础项目。
危重症患者病情凶险,随时危及生命,必须密切实时动态监测生命体征变化,及时了解病情变化,推测病情变化病因,积极早期干预、早期治疗,改善危重患者救治,然而目前心电监护仪均为有线连接,错综复杂的线路不仅影响患者活动和舒适度,且危重患者定时翻身拍背时增加医护人员工作量;再者,危重患者外出检查或活动时,心电监护仪不能随身携带,导致生命体征的监测成为盲区。目前远程心电监测仪已应用于心血管疾病患者,但一般为有线连接,并且需要随身携带心电监测仪,使用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心电监护仪均为有线连接且离开病房时需随身携带监测盒,易造成监控盲区等问题,设计一种基于2.4GHz无线通信技术的无线心电监护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无线心电监护系统,包括心电监护仪电极片1和无线脉氧指套,其特征是所述的心电监护仪电极片1和无线脉氧指套8上安装有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2,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2通过无线与安装在病房中的无线接收模块7相连,无线接收模块7由2.4GHz无线接收电路3及DSP电路5组成,无线接收模块7接收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2发射的信号后输出至DSP电路5,DSP电路5的输出端与病房中的显示器6及医院中央集中采集管理中心4的显示终端相连并实时显示采集的心电参数。
当所述的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2离无线接收模块7的距离大于100米时,2.4GHz无线数字音频收发芯片2通过GPRS或WIFI无线网络直接与中央集中采集管理中心4的控制模块相连并在中央集中采集管理中心4的显示屏上实时显示所采集的数据。
所述的心电监护仪电极片1和无线脉氧指套采集的数据包括心率、心电图、脉搏、呼吸频率及波形、脉氧等。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采用无线数据传输,在显示器与采集终端之间无需连接线,大大方便了患者,不会因为患者翻身或离开病房造成数据采集盲区,可在医院范围内实时监控患者的心电参数,借助于GPRS和WIFI技术还可在患者离开医院后对其进行远程监控,使用十分方便。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尤其是数据采集终端的体积小,可与电极片集成,直接贴装在患者的采集部位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系统组成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392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足部按摩器
- 下一篇:一种财务信息档案管理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