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插孔式移料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3859.0 | 申请日: | 2012-04-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2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惠邦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惠友精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5/00 | 分类号: | G01B5/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吴秉中 |
地址: | 315303 浙江省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插孔 式移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一种用于环状或筒状物料的移料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轴承移料的插孔式移料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移料装置,特别是轴承移料装置多采用框槽移料方式,及将可移动的移料板安装在机台上,移料板上设置有框槽,移料时将轴承推入框槽中,通过移料板带动轴承移动,由于框槽一端开口,轴承在移料时很容易脱离飞落出去,而且轴承外壁也容易被移料板划伤。申请号为200520106619.7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移料机构,设有一机台,该机台上设有一导料槽,该导料槽旁设有一摇臂;该摇臂枢接在机台的固定座上;一真空座枢接在摇臂的一端面上,该真空座上设有一转座,该转座一端设有凹槽,另一端则穿过真空座与一齿轮连接,该齿轮与一摇柄相啮合;一真空泵通过管体与真空座连通,并由真空座替代磁座,吸附、输送引线,不受磁力强弱的影响,若引线严重变形,则不会被吸附于凹槽中,而会自然掉落。但是这种移料装置结构复杂,不适合环状或筒状物料的移料动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提供一种插孔式移料装置的技术方案,该装置结构简单,并且能够有效地解决了所移的物料容易侧翻飞出和划伤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问题主要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的:它包括支撑环状或筒状物料的机台,所述机台包括一用于支撑环状物料的支撑板,所述机台一侧设有导杆装置,所述导杆装置包括导杆,所述导杆上设有滑座,所述滑座与控制其前后活动的滑座气缸相连,滑座上设有与环状物料的中孔相配的移料杆,所述移料杆位于所述支撑板上方。本实用新型采用插孔式的移料方式,代替了以前的框槽移料方式,有效避免了轴承飞落和划伤。本实用新型的滑座在滑座气缸的驱动下,可在导杆上左右移动,而移料杆设置在滑座上,移料杆可插入到轴承的中孔中,滑座移动时能带动移料杆在机台的支撑板上进行移料动作。
为了时移料后,轴承与移料杆相分离,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下部设有控制其上下活动的支撑板气缸。移料时,支撑板气缸的柱塞将支撑板撑起,使得轴承与移料杆相配;移料后,支撑板气缸柱塞下降,使得支撑板带动其上的轴承下降,从而与移料杆分离,再重复下一个的移料动作。
轴承与移料杆的分离还可以采用另一方式,作为优选,所述移料杆滑动连接在所述滑座上,移料杆与控制其上下活动的移料杆气缸相连。
为了配合安装在机台上支撑板下方的轴承沟道检测装置的检测动作,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板上设有供轴承沟道检测装置的检测块通过的通孔。通孔能方便轴承沟道检测装置的检测块从支撑板下伸出,对位于支撑板上的轴承进行检测。
为了方便移动不同孔径的轴承,作为优选,所述移料杆下部连接有可拆的移料头。
为了方便移料头的更换,作为优选,所述移料头螺纹连接在移料杆下部。
本实用新型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有效地避免了移料时所移的物料的脱料和划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2的一种侧视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机台;1-1、支撑板;2、导杆装置;2-1、导杆;3、滑座;4、滑座气缸;5、移料杆;5-1、移料头;6、支撑板气缸;7、移料杆气缸;8、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
如图1和2所示,插孔式移料装置包括支撑环状或筒状物料(优选为支撑轴承)的机台1,机台1包括一用于支撑轴承的支撑板1-1,机台1一侧安装有导杆装置2,导杆装置2包括一对导杆2-1和安装导杆2-1的安装座,导杆2-1上套有滑座3,滑座3与控制其前后活动的滑座气缸4相连,滑座3上安装有可插入轴承中孔的移料杆5,移料杆5悬于支撑板1-1上方,移料杆5下部螺纹连接有球状的移料头5-1,移料头5-1可以为为球状、圆柱状或棱状结构。
其中支撑板1-1下部连有控制其上下活动的支撑板气缸6,支撑板1-1上制有供轴承沟道检测装置的检测块通过的三个长方形的通孔8。
工作时,移料头5-1从支撑板1-1上取轴承,在滑座气缸4的驱动下,随滑座3在导杆2-1上滑动,通过通孔8的检测。
实施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惠友精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宁波惠友精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385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