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引射管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3246.7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1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沈丽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丽荣 |
主分类号: | F23D14/04 | 分类号: | F23D14/04;F23D14/64;F23D14/46 |
代理公司: | 沈阳维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1229 | 代理人: | 甄玉荃 |
地址: | 110000 辽宁省沈阳市***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引射管 燃烧 | ||
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烧器,特别是一种多引射管燃烧器,属于家用燃气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大气式燃烧器是燃气灶的主要部件,是根据部分预混燃烧方法设计的。其工作原理是:燃气在一定的压力下,以一定的流速从喷嘴中喷出,进入引射管,依靠燃气本身能量的引射作用,吸引周围空气进入引射管,这部分空气称为一次空气,其一次空气系数0<α′<1。一次空气和燃气在燃烧器内混合后经火孔流出燃烧,燃烧时火焰从周围吸引空气助燃,这部分空气称为二次空气。
燃烧器的热效率和烟气排放指标主要受一次空气引射量和燃气与空气预混情况影响。一次空气引射的越多,燃气燃烧的越充分。大功率燃烧器采用鼓风机提供一次空气并进行预混,使得燃气能够充分燃烧。小功率的燃烧器没有辅助措施增加一次空气,只能依靠燃气引射时带入的空气进行预混,因此,小功率燃烧器的热效率较低,烟气排放易超标。
燃烧器上只有一个引射管,现有的多个引射管(2个或2个以上)的燃烧器,是将多个小功率燃烧器组合在一起,引射管之间不联通,体积较大,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增加一次空气引射量,提高燃烧器的热效率,减少有害烟气排放,结构精巧,成本较低的一种多引射管燃烧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引射管燃烧器,它由内环火盖,外环火盖,外环火盖座,燃气通道盖,沉头螺栓,炉头,外环火燃气预混室,内环火引射管,减速网,内环火喷嘴,外环火引射管,外环火喷嘴,底座,把合螺栓,工艺丝堵,内环火进气接头,外环火进气接头,外环火预混气通道等组成。
所述的底座上有内环火进气螺孔,内环火燃气通道,内环火喷嘴安装螺孔,外环火进气螺孔,外环火燃气通道,外环火喷嘴安装螺孔,工艺丝堵安装螺孔;内环火进气螺孔,内环火燃气通道,内环火喷嘴安装螺孔联通;内环火进气接头安装在内环火进气螺孔内;内环火喷嘴安装在内环火喷嘴安装螺孔内;外环火进气螺孔,外环火燃气通道,外环火喷嘴安装螺孔联通;外环火进气接头安装在外环火进气螺孔内;外环火喷嘴安装在外环火喷嘴安装螺孔内;工艺丝堵安装在工艺丝堵安装螺孔内;把合螺栓将炉头固定在底座上;炉头中心有一个内环火引射管,与内环火喷嘴同轴;有多个规格相同以炉头中心为原点,沿圆周分布的外环火引射管,它们的一端都与外环火燃气预混室联通,另一端向下与外环火喷嘴相对,与对应的喷嘴同轴;减速网安装在内环火引射管内;外环火盖座放在炉头上;燃气通道盖放在外环火盖座上;沉头螺栓将外环火盖座和燃气通道盖把合在一起,形成外环火燃气预混室和外环火预混气通道;外环火盖放在外环火盖座上;内环火盖放在燃气通道盖上。
与现有技术及同类产品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将一个喷嘴分解成多个喷嘴,一个引射管分成多个引射管,在不添置辅助设备的情况下,仅依靠燃气自身的能量,增加了一次空气的引射量,改善了燃烧效果,达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在功率相等的情况下,燃气的流量相等,则喷嘴孔面积相等;若单个喷嘴的孔径为D,小喷嘴的数量为N(N≥2),孔径为dN,可导出N个小喷嘴孔与单个喷嘴孔周长之差为:周长之比为:因此,多个小喷嘴喷出的燃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之和大于单个喷嘴喷出的燃气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所以,多个小喷嘴引射的空气量大于一个喷嘴引射的空气量;
2、从多个引射管出来的燃气预混气,在汇合后进行燃烧,可使燃气预混气压力均匀,燃烧稳定;
3、使用多个引射管使得喷嘴的孔径变小,每个引射管的规格变小,燃烧器的体积随之变小;
4、使用减速网,可防止燃气燃烧时离焰,关火时回火、暴鸣;
5、整体结构精巧、紧凑,零部件工艺性好,制造容易,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
图4为图1的A-A向剖视图。
图5为图1的B-B向剖视图。
图6为图1的C-C向剖视图。
图7为图1的D-D向剖视图。
图8为图2的E-E向剖视图。
图9为图3的F-F向旋转剖视图。
图10为炉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的俯视图。
图12为图10的左视图。
图13为图10的A-A向剖视图。
图14为图11的B-B向剖视图。
图15为图12的C-C向剖视图。
图16为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丽荣,未经沈丽荣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324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