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慢波移相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62343.4 | 申请日: | 2012-04-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181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褚庆昕;王徐军;淘世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桑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P1/18 | 分类号: | H01P1/18;H01Q3/3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一新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0 | 代理人: | 王德祥 |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相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基站电调天线的移相器。
背景技术
移相器移相量的大小主要是由移相器工作过程中,传输线长度变化的大小决定的,移相器的移相量大,长传输线变化的长度就要大。但是加长传输线长度变化范围又会给带来一系列诸如移相器的幅度、驻波比、插入损耗等电气性能稳定性的技术难题。现有移相器的缺点是移相量小、而且尺寸过大。移相量小直接影响天线方向图的下倾角度,限制基站天线的选址。尺寸过大,会缩小电调天线馈电系统的布线空间,加大布线时的复杂度,对天线电气性能产生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天线美观,而且给后续的天线检修工作带来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要解决现有技术难题,提供一种慢波移相器,该移相器可以为四路或五路两种形式,其特点是结构简单、体积小、安装方便且成本低。
技术手段: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慢波移相器,该移相器设有四个输出端,包括两圆弧臂、馈线和旋转臂,两圆弧臂均为慢波结构,旋转臂设置在两圆弧臂和馈线的上方与两圆弧臂及馈线耦合,两圆弧臂的四个输出端分别与天线辐射单元连接。
两圆弧臂圆心设置在馈线的同一侧,馈线的一端设置在两圆弧臂的圆心处,旋转臂的转轴与两圆弧臂的圆心重合。
在旋转臂上与圆弧臂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耦合端,耦合端为圆弧形,其圆弧半径与所对应的圆弧臂半径一致。
圆弧臂、馈线和旋转臂均为微带结构构成。
两圆弧臂的半径之比为3:1或2:1。
移相器包括介质板,所述两圆弧臂及馈线设置在介质板的上表面;以及该移相器包括由绝缘材料构成的滑片,片与介质板旋转连接且两者之间存有间隙,所述旋转臂设置在滑片上,旋转臂所在平面与介质板的上表面相对。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移相器还可以为五路移相器,该五路移相器在四路的基础上还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中心相位输出线与馈线连接,其另一端与中心相位辐射单元连接;两圆弧臂的半径之比为2:1。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两条圆弧臂采用慢波结构,比如方波形式、锯齿波形式等,两条圆弧臂的半径不一致,从而使连接在不同圆弧臂上的辐射单元的相位不同且变化量大,实现主波束大下倾角;而且与利用了普通的快波形式的移相器相比,本移相器在保证大移相量的同时体积也减少不少;该移相器的结构对称、简单、紧凑、可接入4路或5路天线,适应基站电调天线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滑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之二。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四个输出端慢波移相器,包括由微带结构构成的两慢波结构的圆弧臂、馈线和旋转臂。该移相器以介质板1为基板,介质板1单面覆铜且全板涂抹绿油,在介质板1上表面设有大圆弧臂11、小圆弧臂12和馈线13,大圆弧臂11和小圆弧臂12以点15为圆心同心设置在馈线13的同一侧,两圆弧臂的四个输出端分别与天线辐射单元连接;馈线13的一端设置在两圆弧臂的圆心点15处;旋转臂21设置在非导电材料制成的滑片2上,滑片2与介质板1相对设置,使旋转臂21位于大圆弧臂11、小圆弧臂12和馈线13的上方与两圆弧臂及馈线耦合,旋转臂21的转轴22与两圆弧臂的圆心15重合;在旋转臂21上分别与圆弧臂对应的位置上设有耦合端23,耦合端23为圆弧形,其圆弧半径与所对应的圆弧臂半径一致。在本四路慢波结构移相器中,圆弧臂的半径之比为3:1或2:1。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公开了一种为五路移相器,该五路移相器在上述四路的基础上还包括中心相位输出线14,中心相位输出线14与馈线连接,其另一端与中心相位辐射单元连接。在五路移相器中,大圆弧臂11和小圆弧臂12的半径之比为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桑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未经广州桑瑞通信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3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泳池循环水处理系统
- 下一篇:电子称量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