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改进型鱼类取卵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2141.X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1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宋炜;马凌波;张涛;蒋科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地址: | 20009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改进型 鱼类 取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水生动物实验器材制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进型鱼类取卵器。
背景技术
鱼类养殖生产的苗种来源主要是通过人工繁殖的途径。虽然我国在3000多年前就开始了淡水池塘养鱼,但对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的历史并不长。自20世纪50年代末我国首次对“四大家鱼”人工繁殖获得成功,技术不断完善,并逐步应用到其他海水鱼类的人工育苗,取得了较高的生产效率。鱼类人工繁殖主要取决于亲鱼的性腺发育状态。亲鱼的选择首要条件是性腺发育良好,其次是无病无伤。生产上判断亲鱼性腺发育良好与否,主要依据经验从外观上来鉴别,对雌鱼也可直接取卵观察。目前常见的取卵器常用塑料或羽毛等制作而成,表明不光滑,取卵时容易损伤卵巢;再者常见取卵器穿刺部开槽较短,一次性取卵较少,工作效率低下。因此,需要一种构造更合理,实用、方便的取卵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改进型鱼类取卵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容易损伤卵巢、工作效率低下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改进型鱼类取卵器,包括手持部和穿刺部,所述手持部是一个外缘光滑的薄片,所述手持部连接一个穿刺部,所述穿刺部是一个横截面为“V”形的刺针,所述穿刺部顶端为钝圆形,切入头底端与手持部连接。
所述穿刺部横截面为“V”形的角度为60°。
所述手持部和穿刺部为一个整体件。
所述手持部和穿刺部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有益效果
本发明由不锈钢材料制作而成,表面光滑,穿刺部顶端钝圆形,取卵能有效保护卵巢;穿刺部开槽较长,能有效取到所需卵粒,提高工作效率;可广泛应用于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取卵器,包括手持部1和穿刺部2,所述手持部1是一个外缘光滑的薄片,所述手持部1连接一个穿刺部2,所述穿刺部2是一个横截面为“V”形的刺针,所述穿刺部2顶端为钝圆形,切入头底端与手持部连接。
所述穿刺部2横截面为“V”形的角度为60°。
所述手持部1和穿刺部2为一个整体件。
所述手持部1和穿刺部2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使用时,手持取卵器手持部1,将穿刺部2正确而缓缓地插入雌鱼生殖孔内,然后向左或向右偏少许,稍稍用力插入卵巢,将取卵器旋转几下,轻轻抽出即可得到所需卵粒。取出的卵粒用肉眼直接观察或用透明液处理后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214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