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前臂牵引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1348.5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7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发明(设计)人: | 吕国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吕国栋 |
主分类号: | A61F5/042 | 分类号: | A61F5/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4010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昆***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前臂 牵引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上肢骨折后的牵引复位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前臂牵引器。
背景技术
目前上肢骨折手法复位时,需至少两人进行配合牵引才能实现。具体操作如下:其中一人需要在手指侧,另一人需要在身体侧;在手指侧的人需要用手抓住患者的手持续牵拉用力,而在身体一侧的人需抓住患者的手臂或身体用力对抗并保持患者手臂不移动。两人均用力并持续15分钟以上,才能实现一定的骨折后复位手臂效果。但在实际复位过程中,此方法需两人同时用力,操作也极难坚持。在上肢复位及打石膏时,仍要维持牵引,并且时间更长。目前上肢骨折在使用手法复位时需至少两人进行牵引及对抗牵引,劳动强度大难以持久,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上肢骨折手法复位时操作复杂且复位动作极难坚持的缺陷,提供一种前臂牵引器,采用收缩手指套筒持握所有手指后进行牵引,操作简便、稳定性较好且复位效果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前臂牵引器,包括手柄、收缩手指套筒和紧固连接件,所述收缩手指套筒由若干有较高摩擦系数的绳编制成网状形状,收缩手指套筒的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紧固连接件与手柄固定连接。
为了更好地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与紧固连接件之间还设有套环二、连接绳和套环一;所述紧固连接件固定连接于套环一上,所述手柄与套环二连接;所述连接绳依次串连接套环一和套环二,并在两端端头处通过固定锁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手柄上开有握手孔。
制造时,作为优选的一种前臂牵引器的技术方案如下:其前臂牵引器包括五组手指牵引组件,一组手指牵引组件由一个收缩手指套筒、一个紧固连接件和一个套环一构成,所述手柄上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套环二,所述五组手指牵引组件通过连接绳依次与各个套环二连接。
本实用新型较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使用本前臂牵引器进行上肢手法复位时,将前臂牵引器上的收缩手指套筒套装在患者的手指上,治疗人员握住手柄上的握手孔,患者与治疗人员进行对抗牵引,此时收缩手指套筒收缩并紧紧持握住患者手指,双方持续一段时间即可达到便于复位患者上肢的目的。
(2)本前臂牵引器在手柄与收缩手指套筒之间设有套环二、连接绳和套环一,这些连接构件组能保证患者在上肢复位治疗过程中受力均匀,进一步保护了患者的上肢,达到更好的复位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附图中的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
1-手柄,2-收缩手指套筒,3-紧固连接件,4-连接绳,5-套环一,6-套环二,7-固定锁,8-握手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
实施例
如图1所示,一种前臂牵引器,包括手柄1、收缩手指套筒2和紧固连接件3,收缩手指套筒2由若干具有较高摩擦系数的绳编制成网状形状,收缩手指套筒2的一端开口,另一端通过紧固连接件3与手柄1固定连接。
上述的手柄1与紧固连接件3之间还设有套环二6、滑动性良好的连接绳4和套环一5;紧固连接件3固定连接于套环一5上,手柄1与套环二6连接;该连接绳4依次串连接套环一5和套环二6,并在两端端头处通过固定锁7固定。
为了便于治疗人员在上肢复位治疗时配合操作,该手柄1上开有便于抓握的握手孔8。
本实施例的前臂牵引器包括五组手指牵引组件,一组手指牵引组件由一个收缩手指套筒2、一个紧固连接件3和一个套环一5构成,手柄1上连接有一个以上的套环二6,请参见图1,本实施例的套环二6为四个,其五组手指牵引组件通过连接绳4依次与四个套环二6连接。手柄1开有若干圆通孔,上述的各个套环二6安装于所对应的圆通孔内。
本实施例的收缩手指套筒2由于采用绳索编制成网状结构,其在上肢复位治疗时,能自动收缩并紧紧地持握住患者的手指,绳索采用柔软且摩擦系数较高的材料制造,并且形成致密的网状结构,能有效避免手指被勒出伤痕。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吕国栋,未经吕国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134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动化线过渡支架
- 下一篇:空气型同频干涉激波清灰除焦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