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磁加热控温系统及其液体冷却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1182.7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05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赵昼辰;林红权;杨殿武;李小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D23/30 | 分类号: | G05D23/30 |
代理公司: | 北京海虹嘉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9 | 代理人: | 张涛 |
地址: | 10019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磁 加热 系统 及其 液体 冷却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液体冷却系统及采用该液体冷却系统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塑料加工机械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液体冷却系统。
背景技术
电磁加热控温系统是具有电磁加热系统、控温系统和冷却系统的复合系统。
其中,电磁加热系统是在交变电磁场的作用下引起磁滞现象和涡流现象,二者共同作用于温度控制对象(比如料筒)产生热效应,从而对其加热。
控温系统即温度控制系统是为了满足生产工艺要求,将生产对象温度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为了实现温度控制,需要温控仪表或PLC、电磁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电磁加热应用于生产开始阶段的升温预热以及生产过程中的保温;冷却系统用于降低由于电机轴功转化的磨擦热所引起的温度上升的影响。
在塑料产品加工和管道温度控制领域,电磁加热作为一种新的加热手段,可以将电能最大限度地转化为有效热能,与传统电阻方式的电热转换的加热方式比较具有加热快速、热损失小、热能有效利用率高、滞后小、利于精确温度控制的特点,可达到高效节能、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率、改善工作环境的目的。
由于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物料磨擦或回流导致温度升高的现象,冷却系统在保证正常生产和生产安全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冷却系统必须可靠,在与电磁加热并存的情况下要符合电磁加热系统的要求,不能由于交变电磁场的存在而导致在冷却系统结构中产生涡流或磁滞,从而影响电磁加热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现有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由内到外设置有:温度控制对象(料筒)、中空风道(及其支撑物)、有机材料制成的风道外壁、绝热层、用于加热的电磁线圈,其缺点在于:
1)现有技术采用有机材料作为风道外壁,而在加热情况下,有机材料经常会软化甚至分解,使得风道易塌陷,导致冷却不畅,容易发生温度过高的事故;
2)由于现有技术中的风道插在料筒和绝热层之间,而电磁线圈裹在绝热层外面,由于风道的存在导致漏磁通大,磁场利用率低,加热效率差;
3)由于绝热层包裹在风道外部,使得加热效率低,绝热效果差,散热效果也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液体冷却系统及采用该液体冷却系统的电磁加热控温系统,通过热传导方式取出温度控制对象的热量,再利用液体将热量带出,克服了风机降温效率低的缺点,同时磁通泄露量少,提高了加热效率,满足生产工艺要求的同时,达到节能的目的。
一种用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液体冷却系统,包括冷却片以及液体动力源,所述冷却片包括液体流道,所述液体流道环绕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至少部分的温度控制对象并与其外壁紧密接触;所述液体流道是侧壁密封的中空腔体;所述液体动力源的出口与所述液体流道的入口连接。
所述冷却片还可以包括导热条,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液体流道的侧面或侧边紧密接触;所述导热条的侧面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温度控制对象的外壁紧密接触,所述导热条为至少两条其长度方向与电磁加热控温系统的电磁线圈缠绕方向垂直或近似垂直的条状结构。
所述导热条的厚度可以为2至4mm;和/或所述导热条的宽度可以为3至5mm,和/或多个导热条之间的间距可以为1至4mm;和/或所述液体流道的宽度可以为10至50mm。
所述液体流道和/或导热条可以是由塑性的、导热率高的非磁性材料制成;和/或所述液体流道和/或导热条可以是由铝或铜制成。
所述液体流道和导热条可以是一体结构;和/或液体流道和导热条的材质可以相同;和/或所述液体流道沿垂直于流体通过的横截面可以是圆形、椭圆形或圆角矩形,或前述至少两种形状的组合,和/或多层结构。
所述导热条可以是由板材上去掉多个平行凹槽后剩余的部分构成的栅格结构;
或所述导热条可以是由板材上去掉多个平行凹槽后剩余的部分构成的栅格结构;多个导热条在其长度方向上各自的自由端可以彼此不连接;或多个导热条在其长度方向上各自的自由端通过连接区域可以彼此连接,所述连接区域的宽度即所述板材在导热条长度方向上的自由端附近的凹槽端部与所述板材的该自由端的边缘的距离大于0小于等于5mm。
所述导热条与所述液体流道可以通过连接部连接;或多个所述导热条与液体流道之间可以通过矩形的连接部连接,所述矩形的连接部的较短的边长可以为10至20mm。
所述液体动力源可以是水泵,所述液体流道可以是水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三博中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1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数据粉碎硬盘再生器
- 下一篇:液位自动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