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1014.8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70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张俊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俊军 |
主分类号: | H04M1/02 | 分类号: | H04M1/02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鼓楼区京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2 | 代理人: | 宋连梅 |
地址: | 350000 福建省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固化 通信 手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手机成了人们生活所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不管什么时间或地点,人人手机不离身,手机早已成为人们出行或在家的贴身必备之物。然而,随着手机使用者的增加,手机失窃事件也在频繁地发生着,使得人们除了在经济方面受到损失外,生活、工作的交流上也造成一定的麻烦。目前,手机失窃事件频繁发生,原因是手机内的通信卡可以随时更换,而后就能正常使用,警方对更换通信卡后的手机追踪难道系数大,因此导致犯罪份子有机可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能够解决现有手机因可随意更换通信卡,导致手机被窃事件频繁发生的问题。同时,还可在手机内部解决手机通信卡有用信息的转存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所述手机配合一基站使用,所述手机包括一电路控制板,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置有一CPU、至少一卡槽以及一远程通讯模块,一手机通信卡嵌入所述卡槽,所述卡槽分别与CPU以及远程通讯模块相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还集成有至少一储存芯片,各所述储存芯片均与CPU、卡槽以及远程通讯模块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手机在第一次使用通信卡时,通过基站将所述通讯卡的内容复制到储存芯片中,所述储存芯片就拥有通信卡的功能,同时对储存芯片设定一写保护密码,手机CPU默认通过储存芯片进行通信;再次更换通信卡时,若没有写保护密码,则无法更换储存芯片内的通信卡信息;另外,手储存芯片与电路控制板集成在一起,不可拆分及单独破坏;因此,手机被盗后,只要原卡主到营业厅办停通信卡,则所述手机就不能进行通信,能够大大降低手机被盗事件的发生。同时,由于提供了储存芯片,还可在手机内部实现手机通信卡与储存芯片之间有用信息的互存及转存。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的电路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的实施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和图2所示,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涉及的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所述手机配合一基站(图未示)使用,所述手机包括一电路控制板(图未示),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设置有一CPU1、至少一卡槽2以及一远程通讯模块3,一手机通信卡21嵌入所述卡槽2,所述卡槽2分别与CPU1以及远程通讯模块3相连接,其中,所述电路控制板上还集成有至少一储存芯片4,各所述储存芯片4均与CPU1、卡槽2以及远程通讯模块3相连接。
操作步骤如下:
手机第一插入A通信卡21,接通远程通讯模块3,向基站发送A通信卡21信息,基站接收后再将A通信卡21的所有信息发送到储存芯片4中,储存芯片4即拥有通信卡的功能,同时对储存芯片4设定一写保护密码,手机CPU1默认通过储存芯片4进行通信;换卡时,插入B通信卡,向基站发送B通信卡的信息,需对储存芯片4进行解密后,B通信卡的信息写入储存芯片4中并将A通信卡21信息覆盖;
本实用新型的手储存芯片4与电路控制板集成在一起,不可拆分及单独破坏;因此,手机被盗后,只要原卡主到营业厅办停通信卡,则所述手机就不能进行通信,能够大大降低手机被盗事件的发生。
同时,由于在手机内提供了储存芯片4,当储存芯片4内的电话号码及短信内容需要转存时,需对储存芯片4进行解密后,插入A通信卡,即可将信息存入A通信卡,此时,A通信卡等同一移动存储磁卡。这样,可在手机内部实现手机通信卡与储存芯片之间有用信息的互存及转存。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固化通信卡的手机的一实施例,即双卡双待的固化通信卡的手机的电路图。
虽然以上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是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我们所描述的具体的实施例只是说明性的,而不是用于对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限定,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依照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所作的等效的修饰以及变化,都应当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俊军,未经张俊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101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