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温敷理疗电暖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60030.5 | 申请日: | 2012-04-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57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周义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义福 |
主分类号: | A61F7/00 | 分类号: | A61F7/00;A61N5/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理疗 电暖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服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温敷理疗电暖服。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国民经济的迅猛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的服装产品也越来越丰富多样,但是随着冬天天气越来越冷,需要穿过更多厚重的衣服,相当不方便,因此市面上出现了采用发热技术的电暖服。
传统的电热服装主要采用电阻丝或者其他金属材料发热技术,电阻发热虽然可以提供热源,但是,电阻丝发热存在很多安全隐患,可能产生漏电的现象;同时还伴随着发热不均匀、穿着不舒服、运动不便等缺陷。
市场上的加热服装其发热面覆盖面积小,发热片成块状不均匀的分布在不同的位置,不能形成一整体,发热温度不均匀。温度一般也只能达到30℃—50℃左右,只能起到保暖的作用,不具有保健理疗功能。普通的电热服装一般都采用普通面料,其防风、保暖效果差,而且也没有保健理疗的效果。
进一步的,市场上的加热服装并没有设置线路安全保护设备,其不能有效的实现产品的漏电保护、断电保护、或者电压过高时候的保护,安全性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热均匀,供暖效果好,安全性能好,能有效的保护使用人员,并且有助于舒筋活络、改善人体寒性体质的温敷理疗电暖服。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敷理疗电暖服,包括由电暖服正面与电暖服背面缝制为一体的电暖服本体、碳纤维发热片、恒温控制器、调温控制器和电源接头,所述电暖服背面由外衬面和内衬面缝制而成,所述碳纤维发热片设置在外衬面和内衬面之间,所述碳纤维发热片包括两层无纺布及碳纤维发热线,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包括三层,分别为铜网编织层、铁氟龙层和碳素纤维层,所述碳纤维发热线呈波浪形环绕设置在两层无纺布之间,所述纤维发热片的输入端至电源接头依次串联有所述恒温控制器和所述调温控制器,所述调温控制器内设置有漏电保护装置,所述铜网编织层与漏电保护装置,所述漏电感应装置感应到铜网编织层漏电后断开电路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电源接头为市电接头或车载电源接头。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调温控制器内设置有用于实现220V交流电及220V直流电转换的硅整流桥。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调温控制器上还设置有漏电指示灯,所述漏电指示灯与漏电保护装置相连。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调温控制器内设置有阻断电流外送的继电器。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调温控制器上设置有断电指示灯,所述继电器与断电指示灯相连。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调温控制器中设置有输入电压超过额定电压就会熔断的保险丝。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恒温温控器与碳纤维发热片之间通过DC公母接头连接。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无纺布采用缝编无纺布。
本实用新型改进有,所述碳纤维发热线覆盖头部、耳部、颈部、上背部、肩胛部、腰部、脊椎部和臀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碳纤维发热线其发热均匀,而且在在通电工作后,会产生医学界称为“生命之光”的远红外线,该光波长(5-12)um,该光波渗入体内后,便会引起人体细胞的原子和分子的共振,通过共鸣吸收,分子之间摩擦生热形成热反应,通过对各经络的温敷,使经络松弛,从而达到舒经活络的效果,从而改善人体的寒性体质,而且本新型结构采用四重线路安全保护功能,无论出现任何的漏电情况,都能启动自动保护,能有效的保障了使用者的安全,电暖服的选材合理、设计美观、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穿着时可随意活动,不影响工作、休闲等;防风、防水、更有良好的保健、保温、理疗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敷理疗电暖服的主视图;
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温敷理疗电暖服的电暖服背面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1-电暖服本体; 11-电暖服正面; 12-电暖服背面; 13-碳纤维发热片; 2-碳纤维发热线; 3-调温控制器; 31-漏电保护装置; 32-漏电指示灯; 33-继电器; 34-断电指示灯; 35-保险丝; 4-电源接头; 5-恒温控制器; 7-DC公母接头。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义福,未经周义福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6003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