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介质体内外循环双筒式导热油大炒锅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58180.2 | 申请日: | 2012-04-05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63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建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建兴 |
| 主分类号: | A23N12/08 | 分类号: | A23N12/08;A23N12/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31406 安徽省合***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体内 循环 双筒 导热油 炒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炒锅,具体涉及一种介质体内外循环双筒式导热油大炒锅。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所提供的瓜子大炒锅设备都是采用介质体外循环式,其工作原理均为:物料与热媒介质-砂粒、盐等一起在锅体内烘炒至出料端,经过筛分热媒介质通过体外的输送带设备重返炒锅锅体,物料进入下一道工序,完成一个循环。此种类型的炒锅配套设备多,维护麻烦。另传统炒锅的设备采用煤、油、天燃气等直燃式形式,大部分热量通过锅顶上的烟囱排入大气中,只有一部分热量传入锅体内,能源浪费严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热损小、节能效果好的介质体内外循环双筒式大炒锅。
一种介质体内外循环双筒式导热油大炒锅,包括外圆筒炒锅,该外圆筒炒锅旋转支撑在支架上,所述外圆筒炒锅外壁设有保温层,该保温层与外圆筒炒锅外壁之间设有导热油加热半管,所述外圆筒炒锅内同轴设有与之相连通的内圆筒体,热媒介质通过内圆筒体进入,与外圆筒炒锅中的物料进行混合炒制,所述内圆筒体及外圆筒炒锅的出料端设有筛分筒,该筛分筒连接在出料斗上,炒熟的物料通过筛分筒筛分后,干净的物料从出料斗排出,加热介质通过筛分筒回流至内圆筒体内。
本实用新型与传统的单筒大炒锅相比,由于炒制都是在外筒实现的,所以炒制瓜子的品质不会有改变,而且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了不必要的浪费,同时改善了工作环境,降低了劳动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应理解,以下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参见图1,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一种介质体内外循环双筒式导热油大炒锅,包括外圆筒炒锅1,该外圆筒炒锅1旋转支撑在支架2上,所述外圆筒炒锅1外壁设有保温层3,该保温层3与外圆筒炒锅1外壁之间设有加热半管4,导热油通过旋转接头5进入到加热半管4对外圆筒炒锅1内的盐或砂进行加热,需炒制的物料(如瓜子、花生等)进入外圆筒炒锅1内进行炒制并向前推动。
所述外圆筒炒锅1内同轴设有内圆筒体6,热媒介质通过内圆筒体6进入,与外圆筒炒锅1中的物料进行混合后炒制,所述内圆筒体6及外圆筒炒锅1的出料端设有筛分筒7,该筛分筒7连接在出料斗8上,炒熟的物料通过筛分筒7筛分后,干净的物料从出料斗8排出;盐等加热介质通过筛分筒7回流至内圆筒体6,进入外圆筒炒锅1后便可实现整个物料的炒制。
所述外圆筒炒锅1通过设置在支架2上的电机及减速机9提供动能,实现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建兴,未经孙建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818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羊羔痢疾的中药贴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癌症穴位止痛膏剂的制备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