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合成射流技术的强制风冷散热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57832.0 | 申请日: | 2012-04-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527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吕慧峰;李抒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 代理公司: | 上海三和万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0 | 代理人: | 蔡海淳 |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合成 射流技术 强制 风冷 散热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电子器件散热的强制风冷散热装置。
背景技术
长久以来,散热问题一直困扰着人们。以电子产品为例,随着现代电子集成技术的发展,一些电子产品的发热量也越来越大,热失效问题日益严重。产品温度过高将导致其工作失常,甚至烧毁。强制风冷散热作为一种成熟可靠的主动散热手段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但是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却有着严重的缺陷:
1.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使用风扇搅动空气,起到强化空气对流的作用。但是风扇的寿命一般只有一千小时左右,这严重地限制了其使用范围。例如,LED(发光二级管)的理论寿命可达十万小时,而风扇一千小时左右的寿命远远低于LED的寿命。当风扇失效之后,LED的散热就只能靠空气自然对流,这将严重影响LED的发光效率和寿命。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目前LED厂家基本上放弃了使用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
2.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的噪音很大,主要是因为风扇长时间使用后轴承磨损产生的,此外风扇叶片切割、搅拌空气也会产生噪音。这些噪音都是传统强制风冷散热器的自身结构引起的,无法消除。在博物馆、展览馆等具有静音要求的场所就不适合使用。
3.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长期工作后,表面附有大量灰尘,严重影响了其使用寿命、美观和散热能力,且很难清洗。
4.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工作效率较低,比较耗费能源,不符合绿色环保的趋势。
综上可知,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有很多缺点,在实际使用中存在着诸多不便。有必要发明一种工作更加可靠、使用寿命更长的新型风冷散热器取代传统的强制风冷散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利用合成射流技术的强制风冷散热器,其利用射流致动器产生空气射流流体,无需风扇叶片就能产生气流,工作寿命长,无噪音,不易沾染灰尘,易于清理,且根据实际需要自动控制出口气流流速,与传统风冷散热器相比能量消耗低,结构紧凑,占用空间较少。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利用合成射流技术的强制风冷散热器,包括外周设置有多个肋片的太阳花式散热器,在所述的太阳花式散热器的上端面,设置有需冷却的发热电子器件,其特征是:在太阳花式散热器的下端,设置一个合成射流致动器;在所述合成射流致动器的振动膈膜端,设置环形喷嘴;在所述环形喷嘴的外侧,设置狭缝喷口;所述的环形喷嘴经通孔与狭缝喷口连通,所述狭缝喷口的开口朝向太阳花式散热器的肋片;在合成射流致动器与太阳花式散热器之间或在太阳花式散热器上,设置一个温度传感器,所述的温度传感器与控制电路电连接,所述的控制电路与合成射流致动器振动膈膜或振动膈膜的振动源电连接。
其所述的太阳花式散热器与合成射流致动器经紧固件连接为一体。
其所述的通孔至少为一个。
具体的,所述的狭缝喷口与太阳花式散热器的肋片对应设置在同一轴线上。
具体的,所述的合成射流致动器为至少一端带有至少一个振动膈膜的零质量射流致动器。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包括常规的温度反馈电路、振荡电路和放大电路,所述温度反馈电路的信号输入端与温度传感器电连接,所述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合成射流致动器的振动膈膜或振动膈膜的振动源电连接。
更进一步的,所述的振动膈膜为压电式振动膈膜或电磁式振动隔膜;所述振动膈膜的振动源为压电振子或电磁振子。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利用射流致动器产生空气射流流体,无需风扇叶片就能产生气流,工作寿命长;
2.合成射流致动器由于独特的工作原理,基本无噪音;
3.合成射流的进气量和出气量相等,是“零质量射流”,不易沾染灰尘,且易于清理;
4.合成射流利用高能量的气旋吸卷周围空气一起运动,与传统风冷散热器相比非常节能,能量消耗低;
5.结构紧凑,整体体积小,占用空间较少。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方案主要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方案的合成射流散热器的控制电路的原理方框图;
图3是本技术方案第一个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方案第一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5是本技术方案第一个实施例沿图4中A-A线截取的侧截面图;
图6是本技术方案第一个实施的散热器的剖面试图;
图7是本技术方案第二个实施例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8是本技术方案第二个实施例的俯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上海半导体照明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783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