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双通太阳能集热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7546.4 | 申请日: | 2012-04-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91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李风忠;卢兆鸿;王双印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天利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2/46 | 分类号: | F24J2/46 |
代理公司: | 济南舜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205 | 代理人: | 侯绪军 |
地址: | 2517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太阳能 热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太阳能集热装置,尤其是一种高效双通太阳能集热管,适用于家庭取暖、集热工程、温室大棚、海水淡化等领域。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公知的技术是太阳能热水器所使用的集热管为单通集热管,在使用时上冷水和出热水都是通过一个管线,冷水和热水容易混合,加热效率较低,也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便,这是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高效双通太阳能集热管的技术方案,该方案采用太阳能集热管两端导通;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外壁设置有纵向的凹槽;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部底端设置有密闭的短腔体;能够有效地避免上冷水时与管内的热水混合,导致加热效率降低的现象,同时提高了太阳能集热管的即热作用,具有加热快,吸收率高,效率高等特点。
本方案是通过如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一种高效双通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有外管和内管,内管与外管之间的空间密闭且为真空,本方案的特点是:太阳能集热管两端导通,采用低进水,高出水,有效地缓解了上冷水时冷热水混合的现象;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外壁设置有纵向的凹槽,这些纵向凹槽可以增加外管的表面积,提高了对阳光的吸收,同时降低了外管对阳光的反射;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部底端设置有密闭的短腔体,可以减少加热区域的蓄水量,起到增加水温升高速度的作用;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短腔体为圆柱形,更配合集热管的形状,同时也不影响水在集热管内的流动性,短腔体两端设置有固定卡,可以固定短腔体在集热管的中部,不会碰到内管管壁。
作为本方案的优选,短腔体的长度为h,太阳能集热管的长度为H,H:h>2:1。
本方案的有益效果可根据对上述方案的叙述得知,由于在该方案中太阳能集热管两端导通,采用低进水,高出水,有效地缓解了上冷水时冷热水混合的现象;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外壁设置有纵向的凹槽,这些纵向凹槽可以增加外管的表面积,提高了对阳光的吸收率,同时降低了外管对阳光的反射率;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内部底端设置有密闭的短腔体,可以减少加热区域的蓄水量,起到增加水温升高速度的作用。
由此可见,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加热快,对阳光吸收率高,使用效率高等优点,其实施的有益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太阳能集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仰视图。
图中,1为外管,2为内管,3为短腔体,4为固定卡,5为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能清楚说明本方案的技术特点,下面通过一个具体实施方式,并结合其附图,对本方案进行阐述。
通过附图可以看出,本方案为一种高效双通太阳能集热管,包括有外管1和内管2,外管1与内管2之间的空间密闭且为真空;太阳能集热管两端导通,采用低进水,高出水,有效地缓解了上冷水时冷热水混合的现象;太阳能集热管的外管1外壁设置有纵向的凹槽5,这些纵向凹槽5可以增加外管的表面积,提高了对阳光的吸收率,同时降低了外管1对阳光的反射率;太阳能集热管的内管2内部底端设置有密闭的短腔体3,可以减少加热区域的蓄水量,起到增加水温升高速度的作用;短腔体3的长度为h,太阳能集热管的长度为H,H:h>2:1;短腔体3为圆柱形,更配合集热管的形状,同时也不影响水在集热管内的流动性,短腔体3两端设置有固定卡4,可以固定短腔体3在集热管的中部,不会碰到内管2管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天利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天利新能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75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偏心聚能玻璃双真空超导集热管
- 下一篇:插接式U型管式太阳能集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