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6434.7 | 申请日: | 2012-04-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36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黄詹江勇;苏先进;柳威;刘金满 | 申请(专利权)人: | 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金***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环路 可靠 充电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能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且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另外在软件环路或硬件环路单一失效时系统还可以正常工作,确保充电电路不失效,最大限度地保护电池,确保用户系统的可靠运行。
背景技术
UPS(不间断电源)之所以能够在断电后,继续为计算机、基站等设备供电,就是因为它的里面有一种储存电能的装置在起作用,这种储能的装置就是蓄电池。其主要功能是:(1)当市电正常时,将电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在蓄电池内部。(2)当市电故障时,将蓄电池的化学能转换成电能提供给逆变器或负载。
UPS蓄电池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UPS系统的可靠性程度,而蓄电池在整个UPS系统中是平均无故障时间(MTBF)最短的一种器件。如果用户能够正确使用和维护蓄电池,就能够延长其使用寿命,反之其使用寿命会显著缩短。通常造成蓄电池(标称电压为12 V)异常寿命终了主要原因有:(1)电池充电不足,当电池开路电压在12.60~12.80 V以下,充电电压设置异常,或电压表显示有误,导致经常充电不足,引起损坏;(2)电池充电过量,电池过充电(一般指长期超过14.2 V)电池内部水分解严重,导致电池内阻偏大,开路电压偏高,电池重量减少;(3)浮充充电电流异常,长时间浮充充电电流超过1‰CA;(4)环境温度较高,电池离发热源过近,导致热吸收过高,环境温度每升高8摄氏度时,电池的寿命会降低一半,电压补偿就是,当环境温度发生改变时,控制器会根据温度改变的具体值改变停充电压。具体的改变规律是,环境温度每升高一摄氏度,控制器的停充电压值就降3 mV。同样的,当环境温度降低一摄氏度,控制器的停充电压就升高3 mV。因此,有效地控制电池均浮充转换,温度补偿以及过充保护对电池的寿命延长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现有的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恒流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式,来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该结构的充电方式开始阶段电流过小,在充电后期的电流过大,由于电池的可接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行而逐渐下降,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造成了对极板冲击大,能耗高,效率低等缺点。
现有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恒压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使得充电电源的电压在全部充电时间里保持恒定的数值,随着蓄电池端电压的逐渐升高,电流逐渐减少。该结构的充电方式电解水很少,避免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
现有的另一种电池充电控制装置,是基于阶段充电法的充电控制装置,该装置是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式。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该结构的充电方式主要是靠模拟电路实现,电路比较复杂,精度比较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之不足,提供一种数字化的充电控制装置,能够有效地控制充电电压均浮充转换,具有温度补偿、过充保护;以及系统在软件或硬件单一失效时还可以正常工作,能够保护电池从而延长电池寿命,也可确保客户用电系统的可靠运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是采用如下方案:
一种双环路高可靠的充电控制装置,包括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环境温度采样电路、MCU/DSP控制单元、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PWM发生器,所述直流输入单元、DC/DC变换器、蓄电池组依次串接,所述电池电压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的正、负极,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入端接至蓄电池组的外部,电池电压采样电路和环境温度采样电路的输出端分别接至MCU/DSP控制单元,MCU/DSP控制单元的输出端接至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数字DA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蓄电池组的正、负极接至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硬件闭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接至PWM发生器,PWM发生器的输出端接至DC/DC变换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漳州科华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643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经轴喷气织机
- 下一篇:一种用于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硬件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