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用于桥梁抗震的速度锁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176.0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4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张松;焦洪林;杨刚;胡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钱成岑;吴彦峰 |
地址: | 61143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桥梁 抗震 速度 锁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速度锁定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用于大型连续梁桥在承受地震等突发载荷时产生临时刚性连接的速度锁定装置,属于桥梁抗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大型桥梁的兴建,地震、强风等外来灾害的频繁发生,人们对这些建筑物的安全性也越来越关注,越来越多的大型建筑都在使用各种形式的抗震装置来降低地震灾害带来的损失。现用来抗震的装置主要是提供高阻尼力的阻尼器,该类阻尼器可以耗能,但不提供锁定力;并且更适合用于大型悬索桥及斜拉桥等漂浮体系,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桥则无法适应,对于简支梁和连续梁桥需要一种新的抗震装置来适应地震等突发载荷时能够产生临时刚性连接。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用于大型简支梁或连续梁桥在承受突发载荷时提供临时刚性连接的速度锁定装置,能很好地适应桥梁体在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的缓慢运动,并在地震时提供限位及抗震作用;从而有效解决现有简支梁和连续梁桥抗震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施:一种用于桥梁抗震的速度锁定装置,所述活塞杆中部与活塞螺纹连接,活塞置于缸体内部,活塞杆、端盖与缸体共同组成一封闭的腔体,活塞能在腔体内运动,活塞与缸体之间存在一定环形间隙,其内部填充特殊阻尼介质。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还包括防尘圈、双唇密封圈、导向套、缓冲环、O型圈、挡圈和轴用弹性挡圈。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防尘圈、双唇密封圈、导向套、缓冲环均设置于端盖与活塞杆接触处的沟槽内,所述O型圈和挡圈设于端盖与缸体之间,轴用弹性挡圈设置于活塞杆的沟槽上,活塞杆与活塞之间通过轴用弹性挡圈紧固。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还包括设置于端盖上的螺钉及紫铜垫圈,螺钉及紫铜垫圈与端盖的螺纹孔连接。
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阻尼介质为一种以有机硅为主体的剪切稠化流体。
作为进一步优选方式,所述剪切稠化流体具有反向触变特性,其表观粘度随切变速率增加而增大。
本速度锁定装置与现有技术中阻尼器的区别在于:
阻尼器提供高的阻尼力,可以耗能,但不提供锁定力;本速度锁定装置耗能极少,但锁定后可提供临时刚性连接,对于简支梁、连续梁等桥梁结构,可在突发载荷作用下将桥梁活动桥墩临时变成固定桥墩,此时所有的桥梁将共同抵抗地震等灾害对桥梁的影响,起到平均分担地震力的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抗震的速度锁定装置结构简单、性能优良,采用防尘圈、双唇密封圈、O型圈、缓冲密封等方式,密封效果良好、耐磨性好、抗挤出能力强、耐冲击载荷、压缩变形小、易于安装;
正常载荷情况时,速度锁定器不锁定,活塞在缸体内可正常移动,装置不对外部构件产生有害阻力;
在地震发生时,速度锁定装置在允许的位移内锁定,提供限位作用,减少桥梁体与桥墩之间的位移,防止梁体坠落,当外载荷消失后,锁定装置自动回复初始工作状态,可重复使用;速度锁定装置提供的刚性连接达到分担载荷而抗震的目的,其工作可靠、安装方便,且基本不需要维护保养,可大大减少桥梁建设费用;
将其设置于梁体与桥墩的连接处,能很好地适应桥梁体在受温度变化等因素影响下的缓慢运动,并在地震时提供限位及抗震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桥梁抗震的速度锁定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本说明书中公开的所有特征,或公开的所有方法或过程中的步骤,除了相互排斥的特质和/或步骤以外,均可以以任何方式组合,除非特别叙述,均可被其他等效或具有类似目的的替代特征加以替换,即,除非特别叙述,每个特征之一系列等效或类似特征中的一个实施例而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市新筑路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17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