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强度光固化产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5002.4 | 申请日: | 2012-04-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57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倩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5/16 | 分类号: | B32B5/16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3 | 代理人: | 何新平 |
地址: | 201111 上海市闵***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强度 光固化 产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化领域,具体涉及光固化产品。
背景技术
光固化产品生产工艺简单,被应用于很多领域,但是仅由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制成的光固化产品固化后强度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强度光固化产品,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高强度光固化产品包括光固化产品主体,其特征在于,光固化产品主体包括至少一基体,所述基体包括两个膜层,两个所述膜层间构成一填充有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夹层,所述夹层内设有至少两个填充有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微囊,两个所述膜层中至少一个膜层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膜层,所述微囊壁为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壁。
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是含有光固化剂的树脂基复合材料,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中的未固化是说含有光固化剂的树脂基复合材料还未见光,尚处于非固态。在微囊内的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光照下固化后,微囊的形状得以固定,进而使基体得以固定,进而使高强度光固化产品形状得以固定。最终呈现为在柔性状态下进行光照时所呈现的形态。
所述微囊与微囊间的空隙内填充有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通过光照进行固化时,填充在空隙内的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与微囊一起固化,对微囊与微囊间的位置进一步固定,增强机械强度。在空隙间的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在固化后,可以起到对空隙填充和粘合作用,从而大大增强机械强度。所述微囊与微囊间紧密接触。也可以存在距离,使微囊散布,允许相对移动。
两个所述膜层为采用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膜层。以便于使整个结构呈现柔性,进而允许弯折存放。
所述微囊壁为采用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的壁。以便于使整个结构呈现柔性,进而允许弯折存放。
两个所述膜层间的间距大于微囊平均厚度的两倍。以便于微囊相互叠加,增强机械性能。
所述基体的一个膜层位于下方,上方固定有一层辅助膜,所述辅助膜上分布有用于填充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囊泡,以囊泡作为所述微囊壁。通过将微囊设置在辅助膜上,使辅助膜对微囊起到一定的固定作用。进而使微囊排布不会过于集中在一处或者过于分散。两个所述膜层间的空间可以设置两层或者两层以上层辅助膜。以便满足机械性能需求。
所述辅助膜上设有向上鼓起向下开口的囊泡,囊泡与囊泡间存在间距;辅助膜上囊泡与囊泡间的部分与所述膜层固定连接,从而使膜层对囊泡进行密封,形成所述微囊。通过上述设计,可以大大简化生产工艺。
微囊与微囊间还设置内充有气体的囊泡。从而减少重量。
微囊与微囊间还可以设有玻璃珠、金属颗粒、石料颗粒、塑料颗粒和/或泡沫颗粒。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1、图2、图3、图4和图5,高强度光固化产品包括未固化的光固化树脂基复合材料,包括至少一基体,基体包括两个膜层11,两个所述膜层11间构成一夹层,夹层内设有至少两个微囊12。
两个膜层11中至少一个膜层为透光材料,可以两个均为透光材料。采用透光材料制成的膜层外可以设有一遮光层,以避免其在储存过程中缓慢固化,影响性能。遮光层上设有至少一条连接强度易于其他部位的开启线3,如连接强度相对其他部位较弱的开启线或连接强度相对于其他部位较强的开启线。由于开启线3与其他部分的连接强度不一致,遮光层容易沿着连接强度变化的地方撕开来,这样就通过开启线3方便的除掉了遮光层。
两个所述膜层11采用柔性或弹性材料制成。采用柔性材料便于使整个结构呈现柔性,可进行弯折、拉伸、制造凹陷或者凸起,允许弯折存放。可以将颗粒填充式光固化材料预制成某种形态,采用弹性材料允许存放和运输过程中进行部分变形,以方便存储,使用时便于复原为预制成的形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科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500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利用注射成型法制造旋梭内梭的方法
- 下一篇:注射用卡络磺钠配制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