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595.2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8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郭瑞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许方 |
地址: | 210009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气 及其 化合物 含量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学检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测定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的含量的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贵金属在现代工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而且资源非常有限,回收废旧工业产品中的贵金属非常必要,要回收贵金属,在工作场所空气就会产生有毒物质。华南理工大学曹人平等,在2005年贵金属第26卷第二期报道“废旧手机中金银钯的回收”;华南理工大学廖晓燕等,在2005年贵金属第26卷第三期报道“凝聚与吸附组合法回收银钯工艺研究”;昆明理工大学陈艳等,在2006年中国矿业第15卷第12期报道“电子废料中贵金属的回收利用方法”。
银广泛用于电子厂、电镀厂、首饰厂、印刷制版行业等,银和银盐在生活中有其有用的一面,但也有有害的一面,银盐与脸、皮肤、眼角膜接触后可形成不溶性AgCl和Ag2S而沉积在组织表面,从而使皮肤变为黄灰色或灰黑色。误服硝酸银可引起剧烈腹痛、呕吐、血便,甚至发生胃肠道穿孔。可造成皮肤和眼灼伤。长期接触该品的工人会出现全身性银质沉着症。表现包括:全身皮肤广泛的色素沉着,呈灰蓝黑色或浅石板色;眼部银质沉着造成眼损害;呼吸道银质沉着造成慢性支气管炎等。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中银的限量不得大于0.05mg/L。
随着工业的发展,接触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银的工人在增多,但是,目前在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GBZ/T160-2004中还没有建立空气中银的测定方法,在职业卫生中建立空气中银的检测方法,制定限量是十分必要的。
本案设计人即是基于前述分析,研制一种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的检测装置,本案由此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检测装置,其可简便、快速、准确地测定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的含量,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精密度。
为了达成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解决方案是:
一种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检测装置,包括采样模块、测定模块、微处理器、浓度判别模块和显示模块;
采样模块包括采样器、计时器和采样流量计量器,其中,采样流量计量器控制采样器采集进入的空气,并将流量数据送入微处理器;计时器与采样器同步工作,将采样器采集空气的时间数据送入微处理器;
测定模块的输入端连接采样器的输出端,测定采样空气中的银含量并送入微处理器中;
所述微处理器根据前述数据计算得到银浓度,将该浓度值送入浓度判别模块中;
浓度判别模块将实际测定的浓度值与预设浓度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送入显示模块进行显示。
上述测定模块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
采用上述方案后,本实用新型包括采样模块、测定模块、微处理器、浓度判别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采集模块实现标准状况下银的采集,测定模块实现测定银的浓度,浓度判别模块根据测定模块测定得到的浓度数值,经微处理器进行判别计算处理,处理得到的结果通过显示模块显示输出。本装置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和精密度高,适用于工作场所中银及其化合物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架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气中银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检测装置,包括采样模块、测定模块、微处理器、浓度判别模块和显示模块,下面分别介绍。
采样模块包括采样器、计时器和采样流量计量器,其中,采样器用于吸收采集进入的空气,并在采样流量计量器的作用下控制吸入的空气量,并将该流量数据送入微处理器;计时器与采样器同步工作,用于精确计时采集空气的时间,并将该时间数据送入微处理器。
测定模块可采用原子吸收光谱仪,其输入端连接采样器的输出端,用于测定采样空气中的银含量,并送入微处理器中。
所述微处理器首先根据前述采样空气的流量和时间计算得到采样空气的体积,并结合测定得到的银含量计算得到银浓度(即银及其化合物的浓度值),将该浓度值送入浓度判别模块中。
浓度判别模块将实际测定的浓度值与预设浓度值进行比较,并将比较结果送入显示模块进行显示,给出当前空气中的银含量是否合格。
以下将结合标准状况下银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检测实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采集模块的处理流程分为样品采集单元和对照试验采集单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未经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59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岩心扫描仪
- 下一篇:多功能高效节能环保热水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