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倾翻装置和工程机械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54488.X | 申请日: | 2012-04-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16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 发明(设计)人: | 龚佳兴;黄勃;陈赞 | 申请(专利权)人: | 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S9/10 | 分类号: | B60S9/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友联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43 | 代理人: | 尚志峰;汪海屏 |
| 地址: | 4101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防倾翻 装置 工程机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的防倾翻技术领域,更具体而言,涉及一种防倾翻装置和一种工程机械。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需要利用支撑油缸将整机支撑起来,比如混凝土泵车和起重机等。在施工过程中,因施工场地、具体操作等因素,这类工程机械都存在一定的倾翻的风险。一旦倾翻,将引发严重的安全事故。因此,提出一种可靠的防倾翻装置,防止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倾翻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一种可靠的防倾翻装置,能够防止工程机械在施工过程中倾翻。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防倾翻装置,用于防止工程机械的倾翻,包括壳体、活塞、及与所述活塞连接的触发部件、弹性元件和应急处理单元,其中:所述活塞将所述壳体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所述壳体上设置有介质输入口,所述第一腔室通过所述介质输入口与所述工程机械的支撑油缸连通;所述弹性元件设置在所述第二腔室内,且所述弹性元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所述活塞和所述壳体,所述触发部件与所述应急处理单元连接,所述应急处理单元能够在所述触发部件的触发下发出警报和/或控制所述工程机械执行防止倾翻的动作。
优选地,所述的防倾翻装置包括多个所述壳体,以及与每个所述壳体对应设置的所述活塞、所述触发部件和所述弹性元件。
优选地,多个所述壳体体积大小各异,其中小体积的壳体设置在大体积的壳体内部。
优选地,多个所述壳体均为中空的圆柱体,所述弹性元件为弹簧,小体积壳体套设在大体积壳体对应的弹簧内且穿过大体积壳体对应的活塞。
优选地,多个所述第一腔室均通过最外侧壳体的所述介质输入口与所述工程机械的支撑油缸连通。
优选地,所述触发部件为触发杆,所述触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壳体连接至所述活塞,另一端连接至所述应急处理单元。
优选地,所述的防倾翻装置还包括挡块,所述挡块设置在所述第一腔室内壁上的预定位置,用于限制所述活塞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壳体对应于第二腔室的部分设置有开口,使所述第二腔室与外界连通。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工程机械,包括上述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防倾翻装置。
还可以将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防倾翻装置应用于其他的工程机械当中,在此无法穷举,不再赘述。但其应用均应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综上,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防倾翻装置,可以可靠地检测工程机械是否倾斜并根据具体情况发出警报或执行防倾翻动作等,而且通过选择不同表面积的活塞、不同弹性系数的弹性元件、设置不同的触发条件等可以实现分级预警,其原理简单,成本低,易于实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倾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防倾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防倾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防倾翻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防倾翻装置,用于防止工程机械的倾翻,包括壳体4、活塞2、及与活塞连接的触发部件、弹性元件1和应急处理单元8,其中:活塞2将壳体4的内部空间分隔成第一腔室5和第二腔室10,壳体4上设置有介质输入口6,第一腔室5通过介质输入口6与工程机械的支撑油缸连通;弹性元件1设置在第二腔室10内,且弹性元件1的两端分别连接至活塞2和壳体4,触发部件与应急处理单元8连接,应急处理单元8能够在触发部件的触发下发出警报和/或控制工程机械执行防止倾翻的动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48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