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4324.7 | 申请日: | 2012-04-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603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发明(设计)人: | 夏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01N3/025 | 分类号: | F01N3/025;F01N3/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5012 ***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尾气 燃烧 过滤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汽车越来越多,且汽车排放的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也越来越大,直接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在我国约有三分之二的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国家标准,其中机动车在大城市的污染率已经超过百分之五十,汽车尾气的大量排放不仅对大气环境造成破坏,而且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这已经引起了很多国家特别是汽车持有量大的发达国家的极大重视;由此可见,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已是当今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但是控制汽车尾气的排放显然不是最佳保护环境的有效方法,目前通常解决的方法就是在汽车尾气处增加一个燃烧装置或过滤装置,但是只有单单的燃烧或只进行过滤是不能有效、彻底地减少尾气中的有害气体,而且也不能资源二次利用,为了解决这些缺陷和不足,有必要研制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将汽车尾气进行二次燃烧并且再次过滤的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包括壳体、进气管、出气管、点火器、脉冲燃烧器、筛网、筛网凹槽、水膜喷射器、过滤器、水泵、储水箱和管道;所述点火器安装在脉冲燃烧器体上,所述脉冲燃烧器安装在壳体内部且靠近进气管一端,所述筛网凹槽设置在壳体中内部,所述筛网固定在筛网凹槽内,所述水膜喷射器的进水端经过水泵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储水箱通过管道相连接,所述过滤器安装在壳体内部且靠近出气管一端。
作为优选,所述壳体左端安装有空气阀,且与脉冲燃烧器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进气管末端安装有燃气阀,且与脉冲燃烧器相通。
作为优选,所述过滤器为凹形,在位于水平位置处设有两个以上的透气孔。
作为优选,所述水膜喷射器的数量为两个以上。
本实用新型的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有益效果是:通过安装在壳体内部的脉冲燃烧器先将从进气管排进来的汽车尾气中未燃烧完的气体、物质进行二次燃烧,然后排出的气体再通过筛网、水膜喷射器和过滤器进行完整的过滤,最后将气体通过出气管排出;所述水膜喷射器的进水端经过水泵与设置在壳体外部的储水箱通过管道相连接,且储水箱中的液体能循环利用,当达到一定浓度时,废液还能回收,二次利用,节约资源,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易于实施,能较彻底除去汽车尾气中的有害气体。
附图说明
为了易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由下述的具体实施例及附图作以详细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汽车尾气燃烧过滤装置,包括壳体1、进气管8、出气管7、点火器9、脉冲燃烧器10、筛网2、筛网凹槽3、水膜喷射器11、过滤器12、水泵4、储水箱6和管道5;所述点火器9安装在脉冲燃烧器10体上,通过汽车发动机的运转使点火器9通电;所述脉冲燃烧器10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靠近进气管8一端,汽车尾气通过进气管8进入壳体1内,在脉冲燃烧器10的作用下进行二次燃烧;所述筛网凹槽3设置在壳体1中内部;所述筛网2固定在筛网凹槽3内,燃烧过的汽车尾气通过筛网2的作用有效减少燃烧后排放的气体颗粒悬浮物;所述水膜喷射器11的进水端经过水泵4与设置在壳体1外部的储水箱6通过管道5相连接,水泵4的作用主要是增强储水箱6流向水膜喷射器11的液体的水压,让液体能到达水膜喷射器11的顶部,壳体1经通孔与储水箱6连通,从水膜喷射器11喷出的水雾与尾气充分接触后聚集在壳体1内部,经通孔回流到储水箱6中,以备循环利用;所述过滤器12安装在壳体1内部且靠近出气管7一端,尾气经过滤器12的作用得到进一步的净化。
其中,所述壳体1左端安装有空气阀(未图示),且与脉冲燃烧器10相通;所述进气管8末端安装有燃气阀(未图示),且与脉冲燃烧器10相通;以便空气能顺利进入到壳体1内与尾气相混合为燃烧做准备;所述过滤器12为凹形,增加了与尾气的接触面积,在位于水平位置处设有两个以上的透气孔(末图示),能让处理过的尾气顺利通过;所述水膜喷射器11的数量为两个以上,有利于尾气能充分地与水膜喷射器11喷出的水雾接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未经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43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能量回馈的电力整流变电系统
- 下一篇:燃煤、燃瓦斯两用立式热风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