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槽沉淀池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53311.8 | 申请日: | 2012-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04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佳武;王文灵;李荣;魏兴龙;梅应敏;黄建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2 | 分类号: | 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谭英强 |
地址: | 510075 广东省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沉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双槽沉淀池。
背景技术
沉淀池在污水处理中的主要作用是去除沉淀的污泥,即是一个使泥水分离的构筑物
沉淀池按其在污水处理工艺中的用途,可划分初次沉淀池、二次沉淀池与化学沉淀池;沉淀池的池型按池内水流方向可分为平流式、竖流式、辐流式和周边进出水式等等。但平流式沉淀池构造简单,沉淀效果好,工作性能稳定,使用广泛,但占地面积较大;竖流式沉淀池池占地面积小,但深度大,池底为锥形,施工较困难;辐流式沉淀池池水水流速度不稳定,受进水影响较大;底部刮泥、排泥设备复杂,施工要求高,占地面积较其他沉淀池大。现需要一种沉淀效率高、造价低以及水流速度稳定的沉淀池。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双槽沉淀池,其池水水流速度稳定,沉淀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的解决方案是:一种双槽沉淀池,包括圆形的池体以及设置在池体中心的中心柱,所述池体内壁上部设有环形槽,所述环形槽内设有可将环形槽分割为集水槽和配水槽的挡墙,环形槽的宽度不变,所述集水槽包括集水窄边区以及集水宽边区,所述配水槽包括配水窄边区以及配水宽边区,所述配水窄边区与配水宽边区内均设有配水孔,所述配水孔的数量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匹配,所述配水槽的深度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匹配。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槽的下端面安装有若干个挡水裙板,所述配水孔下方还设有配水孔挡板。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排空管以及若干条回流污泥管,所述排空管的进口设置在中心柱上,回流污泥管的进口设置在中心柱上。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池体底部为圆锥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将配水槽分为配水窄边区以及配水宽边区,配水槽的深度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配匹,使得配水窄边区的截面面积与配水宽边区的截面面积保持一致或者相近,并在相应的区域配置相应数量的配水孔,那么在沉淀池工作的时候,通过配水孔的配水作用,使得配水槽内的配水均匀,并使槽内水流流速基本保持不变,使得本实用新型耐冲击能力强、水力负荷高、沉降历时短、沉淀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可作为沉淀池广泛应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点划线圆所框选部分的放大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的双点划线矩形所框选部分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应用。
参照图1~图4, 一种双槽沉淀池,包括圆形的池体1以及设置在池体1中心的中心柱10,所述池体1内壁上部设有环形槽2,所述环形槽2内设有可将环形槽2分割为集水槽4和配水槽3的挡墙11,环形槽2的宽度不变,所述集水槽4包括集水窄边区42以及集水宽边区41,所述配水槽3包括配水窄边区32以及配水宽边区31,所述配水窄边区32与配水宽边区31内均设有配水孔5,所述配水孔5的数量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匹配,所述配水槽3的深度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匹配。
通过将配水槽3分为配水窄边区32以及配水宽边区31,配水槽3的深度与其所在区域的宽度相配匹,槽内水深在变宽段沿程减少,到达等宽段后由于壅水现象水深又沿程微增,使得配水窄边区32的截面面积与配水宽边区31的截面面积保持一致或者相近,并在相应的区域配置相应数量的配水孔5,为了防止污泥在槽内因流速过小而沉积,应按最小时流量和最小允许流速确定配水槽3起始宽度,使得任何流量下流速v都能大于最小流速。按平均时流量计算槽内各点水深并绘出相应的水面曲线图,以水面曲线落差(dH)约1cm将水面曲线分为若干段,计算出每一段内的平均配水头和单孔泄流量,最后计算出每一段的平均孔距和孔数,那么在沉淀池工作的时候,通过配水孔5的配水作用,使得配水槽3内的配水均匀,并使槽内水流流速基本保持不变,使得本实用新型耐冲击能力强、水力负荷高、沉降历时短、沉淀效率高。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环形槽2的下端面安装有若干个挡水裙板6,所述配水孔5下方还设有配水孔挡板7,挡水裙板6以及配水孔挡板7配合可限制进入配水孔5的流速,使配水孔5配水的速度均匀。
进一步作为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池体底部设有排空管8以及若干条回流污泥管9,所述排空管8的进口设置在中心柱10上,回流污泥管9的进口设置在中心柱10上,使沉淀下来的淤泥能配送到下一环节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协安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33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车装饰智能裁切机
- 下一篇:电子装置储存充电容器的滑轨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