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长效空调扇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50253.3 | 申请日: | 2012-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87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 发明(设计)人: | 刘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5/00 | 分类号: | F24F5/00;F24F13/30 |
| 代理公司: | 中山市科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1 | 代理人: | 谢自安 |
| 地址: | 5284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长效 空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空调扇,尤其涉及一种长效空调扇,属于家用电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空调扇作为风扇与空调的中间产品,以比普通风扇降温好,低耗电、价格中等偏下,吹出干净自然风,体积小,移动方便的优势受到广泛使用。
现有空调扇内设有储水箱,使用时将水抽到空调扇上部再向下喷形成水帘,再由风扇由空调扇内向外吹进行降温,这样的降温效果不明显,长时间使用会使空气湿度加大会让人感到不适,并且容易使空调扇电器和线路板产生锈蚀,引发触电危险,同时会滋生细菌,;另外,为了吹出冷风达到降温的效果,可在空调扇内加冰水或冰,但冰水或冰都需要在冰箱里制好后再加入空调扇,夏天天气较热,冰水或冰很容易就化了,要常常制冰水或冰再加入空调扇,使用起来非常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以自行制冰蓄能,制冰与吹风可分开工作,降温效果好,降温时间长,节能静音,使用方便的长效空调扇。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长效空调扇,包括底座,在所述底座上设有压缩机、带有出风口与进风口的箱体和散热器,所述箱体的出风口处设有抽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内设有蓄能器,所述蓄能器内设有用于盛装流体介质的容腔,所述容腔内设有插入流体介质中能够将流体介质制冷的蒸发器,所述箱体内设有与出风口和进风口相通使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的通风道,所述通风道与所述蓄能器的容腔相隔离。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蓄能器为U形,所述容腔也为U形,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腔、第二支腔和顶腔。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蒸发器为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支腔和第二支腔内。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风道由蓄能器U形开口端的外壁与箱体底面的内壁围成。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与所述压缩机连接,所述散热器分布在所述箱体的外壁上。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上的出风口与进风口相对设置。
如上所述的一种长效空调扇,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装置包括扇叶和驱动扇叶转动抽风的马达。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自带制冷装置,在蓄能器内制冰蓄能后再吹风降温,制冰与吹风降温可以分开工作,晚上制冰,白天使用降温,达到静音的同时又不排出热气;利用冰的融化蒸发降温,降温效果与降温时间远高于水蒸发降温,融化的水在蓄能器内可以再次结冰循环使用降温至低于水位下限为止,节约用水,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没有水路循环,无需水泵,节约用电,吹风时没有水溅出,降低了湿度的增加,又保证了电器及线路板的使用安全,同时减小了滋生细菌的机会。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生产加工容易,体积小,可移动,使用方便,适于不同场合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一;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二;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三;
图5为图4的A-A向旋转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蓄能器结构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之四。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7所示,一种长效空调扇,包括底座1,在底座1上设有压缩机2、带有出风口31与进风口32的箱体3和散热器4,散热器4分布在箱体3的外壁上,箱体3为长方体状的保温箱,出风口31与出风口32相对设置在箱体3相对的两侧面上,在箱体3的出风口31处设有抽风装置30,在箱体3内设有蓄能器5,该蓄能器5内设有用于盛装流体介质的容腔50,在容腔50内设有插入流体介质中能够将流体介质制冷的蒸发器6,压缩机2与蒸发器6和散热器4通过毛细管和管道连接,在箱体3内设有与出风口31和进风口32相通使空气进行冷热交换的通风道51,该通风道51与蓄能器5的容腔50相隔离。
所述蓄能器5为U形,容腔50也为U形,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支腔53、第二支腔54和顶腔55,蒸发器6为两个,分别置于第一支腔53和第二支腔54内,通风道51为第一支腔53与第二支腔54之间的通槽,由蓄能器5底部U形开口端的外壁与箱体3底面的内壁围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未经中山联昌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502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