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9633.5 | 申请日: | 201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449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4-03 |
| 发明(设计)人: | 徐勇;王传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 |
| 代理公司: | 安徽汇朴律师事务所 34116 | 代理人: | 胡敏 |
| 地址: | 242000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工 反应 观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主要应用于化工产品的制备领域中。
背景技术
化工反应釜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橡胶、农药、染料、医药、食品等生产型用户和各种科研实验项目的研究,用来完成水解、中和、结晶、蒸馏、蒸发、储存、氢化、烃化、聚合、缩合、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的容器。在反应釜完成化工反应后,对反应产物需要进行收集工作,而由于反应釜内化工液的成分有多种,并且各化工液由于密度等因素,会产生分层现象,而在收集化工液的时候,由于较难较为精准的判断各分层的化工液,故收集获得的化工液通常会有其他成分的化工液,导致了收集的化工液纯度发生偏差。所以在化工液的出料管道设置能够观测分层化工液的分界情况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能够准确地识别不同分层的化工液在排液中的分界线,提高化工液收集的纯度。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包括出料管道,上述出料管道下游处设置有一段透明的观察管道,上述观察管道的下游处设置有排液管道。
进一步地,上述观察管道与排液管道之间设置有节流阀。
进一步地,上述观察管道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直径大于观察管道直径的固定盘,上述观察管道的外围设置有若干固定杆,上述固定杆的上下端固定在两固定盘处。
进一步地,上述固定杆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帽固定在所处的固定盘处。
进一步地,上述出料管道与观察管道之间设有法兰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观察管道与节流阀之间设有法兰进行连接。
进一步地,上述节流阀与排液管道之间设有法兰进行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通过设置的观察管道识别不同化工液的排放分界,能够实现分别收集不同的化工液,提高各收集化工液的纯度;同时装置简易、操作方便、效果较佳。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包括出料管道3,出料管道3下游处设置有一段观察管道1,该观察管道1为透明管道,观察管道1的下游处设置有排液管道4,观察管道1与排液管道4之间设置有节流阀2。
观察管道1的上下两端均设置有直径大于观察管道1直径的固定盘11,观察管道1的外围设置有若干固定杆13,固定杆13的上下端固定在两固定盘11处。在本实施方案中,固定杆13的上下两端设置有螺纹,并通过螺帽15固定在所处的固定盘11处。通过在观察管道1上下端设置固定盘11以及固定杆13,能够起到稳固观察管道1的作用,保护观察管道1不会由于排出的化工液而发生管道两端连接处松弛、甚至脱落;同时设置的以螺帽15对固定杆13进行固定,可根据清理、维护的需要,对其进行自由拆卸。
出料管道3与观察管道1之间设有法兰100进行连接,观察管道1与节流阀2之间设有法兰100进行连接,节流阀2与排液管道4之间设有法兰100进行连接。各个部件之间通过法兰100连接可自由拆卸,方便清理、维护工作。
本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对观察管道1进行观测,待通过观察管道1的化工液出现明显分界界限时,可通过节流阀2调节化工液的排放速度,及时更换盛放化工液的容器,完成对不同化工液的收集工作。
本实用新型,化工反应釜的观测装置,能够通过设置的观察管道识别不同化工液的排放分界,能够实现分别收集不同的化工液,提高各收集化工液的纯度;同时装置简易、操作方便、效果较佳。
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领域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实用新型内容并加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实用新型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宣城晶瑞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963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