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9011.2 | 申请日: | 2012-04-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922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23 |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晓东 |
| 主分类号: | F24D3/12 | 分类号: | F24D3/1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德州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种地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室内取暖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地暖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我国北方,传统的取暖装置是采用暖气片组和暖气管道进行加热取暖,但是其加热慢,供热不均匀不足,地表温度比较低。当热量散去时,室内温度也急剧下降,同时这样的暖气片组也占用大量的空间。这些均不能满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近些年来出现一种地热采暖方式,这种采暖方式是在混凝土上做保温层,保温层材料一般是肽多聚苯板,在保温层上铺设管道,并用混凝土填充将管道一起铺设成地板面,这样的方式,建筑物菏载大,成本也比较高。
这种湿式地面辐射采暖施工方式存在以下缺陷:
1 地暖是一种现场拼装,一次成型的,几乎不可能维修的隐蔽性的系统工程,一旦加热管漏水,检修期来一场麻烦。无论用何种方式找到漏点,都必然要破坏装饰面层。
2 混凝土的终凝期为28天,在通风、干燥不好的情况下,干燥、固化所需要的时间更长。装饰面层材料(木地板、瓷砖和大理石等)的铺设必须在混凝土完成干燥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否则会导致面层材料的开裂、起鼓或产生水渍印痕,严重影响美观和使用效果。
3.地暖加热管的一面与保温板软接触,其它三面均被砼硬裹着,当加熟管受热或承压膨胀时,其线性位移的伸缩空间必须非常有限。由于加热管说热水加热后所产生的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致使混凝土垫层表面容易产生龟裂,严重时可引起装饰面层材料的开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地暖装置,该地暖装置结构简单,地面受热均匀,提高了热能利用率,节省了管材且方便施工。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面所描述:
一种地暖装置,包括板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分为绝热层、蓄热层和导热层,导热层由凸起和管槽组成,凸起由中间的圆角正方形凸起、二分之一圆角正方形凸起和四分之一圆形凸起组成,且凸起中心对称。
所述的绝热层为膨胀珍珠岩材料,蓄热层为粉煤灰材料,导热层为金属导热材料。
本实用新型在采取了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面所描述:
第一、地暖装置上设有“井”字形凹槽,且凸起中心对称,多块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方便了根据需要进行布设管道,减少了耗材且方便施工。
第二、地暖装置的板体分为3层,且采用不燃材料,防火性能优越,且结构稳定,不变形,不开裂;不易老化和降解,提高了使用寿命;可以提高热能利用率,保暖效果好。
第三、施工周期短,安装简单,可拆卸多次使用,环保经济,性能稳定。
第四、环保供暖:无污染,不产生废弃物、隔音效果好,是绿色、健康的供暖系统。
第五、降低总投资,省去了配筋量、土方量、用水量及大量配合费用。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附图对其示例性实施例进行的描述,本实用新型上述特征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和容易理解。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暖装置的导热层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地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板体,2凸起,3管槽,4绝热层,5导热层,6蓄热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所示,该装置包括:板体1,凸起2,管槽3,绝热层4,导热层5,蓄热层6。
其中,板体1分为绝热层4、蓄热层6和导热层5,导热层5由凸起2和管槽3组成,凸起2由中间的圆角正方形凸起、二分之一圆角正方形凸起和四分之一圆形凸起组成,且凸起2中心对称。
所述的绝热层4为膨胀珍珠岩材料,蓄热层6为粉煤灰材料,导热层5为金属导热材料。
板体1采用不燃材料,多块可以自由组合在一起,方便了根据需要进行布设管道,减少了耗材且方便施工;其防火性能优越,结构稳定,不变形,不开裂;不易老化和降解,提高了使用寿命;可以提高热能利用率,保暖效果好。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具体实施例是示例性的,在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教导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行各种改进和变形,而这些改进或者变形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明白,上面的具体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并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晓东,未经王晓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901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