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8613.6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9402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张翌诚;宋佳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5/075 | 分类号: | H01L25/075;H01L33/5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竹市***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余辉 发光二极管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尤指一种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必须通过施加电压后,才能持续发光,以持续提供照明服务。意即,只要切断发光二极管装置的电源,被点亮的发光二极管装置马上熄灭,无法继续发光。如此,若需要发光二极管装置持续提供照明服务时,则必须长时间地提供电力,以确保发光二极管装置可以持续发光。
一般而言,提供大量电力的装置不免为电池、电容或市电电线,然而,无论提供大量电力的装置为何种形式,都势必增加使用空间成本、能源成本、材料成本与维修成本,对于降低成本没有帮助。
此外,应用于需要多色发光产业用途(例如广告看板与装饰灯具)的现有发光二极管装置需要多种颜色的发光二极管加以搭配,不仅无法降低成本,也增加线路设计的困难度。
由此可见,上述现有的发光二极管装置,显然仍存在不便与缺陷,而有待加以进一步改良,实属当前重要研发课题的一,亦成为当前相关领域亟需改进的目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用以于这些LED晶粒不再被供电而停止发光后,会因长余辉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是具长时间衰退特性,而仍可于一长时间下持续提供特定亮度的发光。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用以于这些LED晶粒不再被供电而停止发光后,会因长余辉荧光粉被激发出的荧光是具长时间衰退特性,而仍可于一长时间下持续提供多种颜色的混光变化。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通过二彼此保持间距的封装胶体,封装胶体内的发光二极管晶粒与特定的长余辉荧光粉可充分相互作用,不致于充分相互作用的前便与其他长余辉荧光粉产生作用。
用以于这些LED晶粒不再被供电而停止发光后,因荧光的长时间衰退特性,仍可于一长时间下持续提供多种颜色的混光变化。
本实用新型依据一实施方式所提供的一种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包含一基板、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一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一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及一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位于基板上,具有第一出光波长。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位于基板上,具有第二出光波长。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包覆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包覆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不同于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且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与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之间保持一间距。
此实施方式中,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还包含一电源供应器。电源供应器电性连接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与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用以控制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与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的亮灭。
此实施方式的一选项中,第一出光波长及第二出光波长分别位于蓝光或紫外光波长范围内。
此实施方式的另一选项中,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分别为红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或蓝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
此实施方式的又一选项中,此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还包含一第三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第三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包覆第一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第一发光二极管晶粒、第二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与第二发光二极管晶粒。
此选项的一变化中,第三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是红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蓝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红绿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红蓝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绿蓝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或红绿蓝色长余辉荧光粉封装胶体。
如此,通过本实用新型的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每当此发光二极管 封装结构不再被供电而停止发光后,此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长余辉荧光材料仍可于一光衰退时间下,持续呈现出荧光。故,通过本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不仅可减少供电费用,也可减少配置大量电力的装置所带来的额外成本付出。此外,本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通过至少两种LED晶粒发光照射各自对应的封装胶体内的不同种类的长余辉荧光材料,一旦这些LED晶粒不再被供电而停止发光后,本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的至少两种长余辉荧光材料也可随荧光衰退前提供多样式颜色的混光。
附图说明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优点与实施例能更明显易懂,所附附图的详细说明如下:
图1为本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依据一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长余辉发光二极管封装结构依据另一实施例的一变化下的侧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861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