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工程降水回灌一体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7893.9 | 申请日: | 2012-04-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72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 发明(设计)人: | 娄荣祥;陆建生;朱雁飞;沈尉;王建秀;潘伟强;林长荣;兰韡;秦浩;许旭;程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9/10 | 分类号: | E02D19/10;E02D3/10 |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林炜 |
| 地址: | 200444 上海市宝***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坑 工程 降水 一体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坑工程中的水处理装置,特别是一种基坑工程降水回灌一体化装置。
背景技术
为给基坑工程提供干燥并安全的施工环境,采用降水的方法降低开挖土层与可能引起基坑底板承压水突涌的含水层的地下水位是十分必要的。但随着地下水位的降低,地基中原水位以下土体的有效自重应力增加,导致地基土体固结,进而造成降水影响范围内的地面和建(构)筑物产生不均匀沉降、倾斜、开裂等现象,危及其安全和正常使用,另一方面,居民自我权益保护意识逐渐提升,这都造成了基坑周边环境保护要求愈来愈严,为消除或降低基坑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通常采用设置止水帷幕的方法。但止水帷幕造价高,施工难度大,易发生渗漏。鉴于止水帷幕的上述不足,基于经济、简便、可行等优点,回灌法逐渐得到推广。随着城市建设的快步发展,基坑建设的数量、规模、深度愈来愈大,某些基坑降水甚至都达到了40多m,这都从地下抽出了大量的地下水。与此同时,为保护周边环境,回灌需要使用大量不会对回灌目标层产生污染的水,采用自来水不但提高了回灌成本,同时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将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直接排放进城市市政管道,不仅增加了市政管道的负担,也浪费了地下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降水、水质处理、回灌同时进行的一种基坑工程降水回灌一体化装置。
本实用新型一种基坑工程降水回灌一体化装置,包括至少一个降水井、至少一个回灌井,降水井设置在基坑中,还包括一个回灌水质处理系统和一个降水回灌监测系统,所述的回灌水质处理系统的一端和所述的降水井连接,所述的回灌水质处理系统的另外一端和所述的回灌井连接,所述的降水回灌监测系统由水质监测子系统和水位监测子系统构成,所述的水质监测子系统与所述的回灌水质处理系统连接,所述的水位监测子系统包括一个坑内水位观测井、一个坑外水位观测井和一个保护建筑物处水位观测井,所述的坑内水位观测井设置在基坑中,所述的坑外水位观测井设置在所述的基坑的外侧,所述的保护建筑物处水位观测井设置在保护建筑物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灌水质处理系统包括一个水处理器,所述的降水井和一个曝气池连接,所述的曝气池和一个第一增压泵连接,所述的第一增压泵和所述的水处理器的进水口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处理器的出水口和一个回灌水箱连接,所述的回灌水箱和一个第二增压泵连接,所述的第二增压泵和所述的回灌井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处理器中设置有一个反冲洗进水口和一个反冲洗排水口,所述的第二增压泵还和所述的水处理器的反冲洗进水口连接,所述的水处理器的反冲洗排水口和一个沉淀池连接,所述的沉淀池通过一个外排管和市政管道的排污管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水质监测子系统由第一水质监测装置和第二水质监测装置构成,所述的曝气池和一个第一水质监测装置连接,所述的回灌水箱和一个第二水质监测装置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回灌井中还设置有一个回扬泵,所述的回扬泵和所述的沉淀池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坑工程降水回灌一体化装置是将降水井中抽出的地下水经水质处理合格后回灌入目标含水层,实施降水、水质处理、回灌同时进行的运行系统。解决了因基坑降水引起基坑周边水位下降而引起地层变形及建(构)筑物破坏的技术问题,同时将基坑内抽汲出的地下水经水质处理后作为回灌水源即避免了含水层中地下水的污染,又解决了现有回灌技术中采取自来水作为回灌水造成回灌成本高、回灌效率低的缺陷,节约了水资源,维持了地下水环境系统的相对平衡,提高了回灌效率、降低了回灌成本,降低了市政管道的压力,实现了绿色施工。本实用新型是一种新型的地下水控制系统,利用本系统中的监测系统,可有效控制基坑内外及建构筑处的水位,确保基坑及建构筑的安全,在确保基坑内地下水安全控制的前提下,有效的控制了基坑外的地下水水位,消除或减弱了相应的环境变形,同时社会、环境及经济效益显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特点如下:
1)通过地下水的回灌,可有效控制保护建筑区的地下水水位,进而控制保护建筑区内的地层变形,消除或减少社会损失。
2)回灌监测系统的设置为地下水回灌流量及回灌井的检修方面提供了指导,便于现场的回灌控制。
3)回灌水源来自基坑工程中抽汲出的地下水,相对自来水回灌大大节约了水资源,对于含水层而言可确保自然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的相对平衡,抽汲水的再利用可满足绿色施工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广联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8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