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隔热油管接箍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7720.7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454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02 |
发明(设计)人: | 郭大金;郭峰;王华;王磊;邓云;张清松;邓宝宁;邓玲;王子海;向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金峰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7/02 | 分类号: | E21B17/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趁新 |
地址: | 22404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隔热 油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输油管道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隔热油管接箍。
背景技术
隔热油管是稠油井热开采生产作业中必备的专用设施,其作用是降低注入井下蒸汽及稠油的热损失,保证稠油的正常流动,避免凝管现象的发生,确保生产作业的正常进行。
随着高真空隔热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隔热油管的隔热性能得到了很大提高;但其接箍的隔热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油管接箍处的热损失占油管管路中的热损失的比重越来越大,因此要提高隔热油管的整体隔热性能就要有效地解决其接箍的隔热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制造、保温隔热效果好的隔热油管接箍,从而提高整个隔热油管的保温隔热性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此技术问题的方案是:包括油管接箍,在油管接箍内腔的两端设有梯形螺纹;在油管接箍内腔的中部设有金属衬管,在金属衬管与油管接箍内壁之间设有铝箔层、吸氢剂层和无碱布层;金属衬套的两端通过并紧螺帽而与油管接箍的内壁相固定。
上述铝箔层的厚度为0.4—0.6mm。
上述吸氢剂层的厚度为0.1—0.2mm。
上述无碱布层的厚度为0.4—0.6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其结构合理、易于制造,有效地降低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时的能量损失,提高了油管接箍的保温隔热性能,既能保证隔热油管间的可靠密封、牢固联接,又能保证输送蒸汽的层流状态,减少蒸汽输送阻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油管接箍、2为梯形螺纹、3为金属衬管、4为铝箔层、5为吸氢剂层、6为无碱布层、7为并紧螺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隔热油管接箍,包括油管接箍1,在油管接箍1内腔的两端设有梯形螺纹2;在油管接箍1内腔的中部设有金属衬管2,在金属衬管2与油管接箍内壁之间由内而外依次设有铝箔层4、吸氢剂层5和无碱布层6;金属衬套3的两端通过并紧螺帽7而与油管接箍1的内壁相固定。上述铝箔层4的厚度为0.4—0.6mm。上述吸氢剂层5的厚度为0.1—0.2mm。上述无碱布层6的厚度为0.4—0.6mm。由于铝箔层4、吸氢剂层5和无碱布层6设置于金属衬管3和油管接箍1内壁间形成的密闭空间中,因而能有效的降低热量传导、对流和辐射时的能量损失,既能防止油管接箍1处“氢爆”事故的发生,又能延长油管接箍1的保温隔热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金峰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江苏省金峰石油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772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叶风扇
- 下一篇:横跨道路上空的立体车库与人行天桥组合体及其分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