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框架式散热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818.0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992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2 |
发明(设计)人: | 张彭谊;夏荣华;柯尊秀;董红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市车来车往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F9/26 | 分类号: | F28F9/26 |
代理公司: | 十堰博迪专利事务所 42110 | 代理人: | 宋志雄 |
地址: | 442013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框架 散热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客车、卡车和工程机械车用的散热器领域,特别是一种框架式散热器总成。
背景技术
传统铜管带式散热器左右侧板直接钎焊在上下水室斜侧面上,侧板承受整个散热器重量,在使用环境恶劣条件下,上下颠簸、前后扭力变形,直接通过侧板传递到水室斜侧面,因为水室通常壁厚较薄(0.6~1.0mm),侧板与水室焊接边角成为最薄弱环节,极易造成水室边角脱焊、开裂,还会造成散热器芯体开裂、脱焊、漏水等严重质量问题。
有些散热器下水室需要焊接连接板固定支架,连接板为钢板,与水室不容易焊接且加强板受扭、受振后极易造成加强板固定连接螺栓、螺母脱落,甚至使水室脱焊、开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框架式散热器总成,它具有结构可靠、耐扭、耐振的特点。
为此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框架式散热器总成,包括散热器芯体,散热器芯体和与之连接的上、下水室,散热器上、下水室侧面分别焊接有进水管、出水管,进水管与上水室相通,其中散热器芯体包括散热管、散热带以及两端钎焊密封的主片,其特征在于:散热器芯体的两侧设有左、右挡板,散热器芯体外面通过多根拉条横向将左、右挡板一端固定,另一端头用双螺母紧固拉紧,使散热器芯体与左、右挡板形成一个固定整体;散热器芯体外围设有上、下护板与左、右侧板构成框架式结构。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在上、 下水室的上、下护板内分别设有多块U型防震橡胶垫片,在散热器芯体的左、右侧板内设有多块橡胶限位块。
对上述方案的改进在于:在框架式结构的四角各焊接有加强板。
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散热器芯体的上、下护板及左、右两侧板以框架式结构连接,其结构牢固,有效地保护了散热器芯体的安全,增加了可靠性。
在上、 下水室的上、下护板内分别设有多块U型防震橡胶垫片,在散热器芯体的左、右侧板内设有多块橡胶限位块;不直接焊接、硬接触,在上、 下水室的上、下面分别装有U型防震橡胶垫块,限制散热器前后晃动、上下颠振,避免了水室损坏风险,提高产品耐扭、耐振性。
在散热器的左右侧板内装有多个橡胶块,顶住散热器芯体,限制散热器前后晃动、左右窜动,提高产品耐扭、耐振性。
在框架四个边角,分别设计有加强板,加强板与框架点焊、CO2保护焊连接成一体,增加框架在四个边角处抗扭变形强度。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拆装方便,其内壁橡胶缓冲限位,防振动性能好,框架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强度和可靠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散热管、2是散热带,3是主片,4是上水室,5是上护板,6是螺母,7是右侧板,8是右挡板,9是加强板,10是安装支架,11是下护板,12是下水室,13是左挡板,14是双螺母,15是拉条,16是左侧板,17是U型防震橡胶垫片,18是橡胶限位块,19是进水管,20是出水管,21是散热器芯体。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如图1、2所示,
该散热器有散热器芯体21和与之连接的上、下水室4、12,散热器芯体21的上、下水室4、12侧面分别焊接有进水管19、出水管20,进水管19与上水室4相通,出水管20与下水室12相通。
散热器芯体21是由散热管1、散热带2以及两端钎焊密封的主片3构成,多根拉条15横向将左、右挡板13、8一端固定,另一端头用双螺母14紧固拉紧,使散热器芯体21与左、右挡板13、8形成一个固定整体,提高强度。
散热器芯体外围采用上、下护板5、11与左、右侧板16、7构成框架式结构,它们之间采用螺丝、螺母6连接或互相铆接;框架四角各焊接有加强板9增加强度。
在上、 下水室4、12的上、下面分别装有U型防震橡胶垫片17,在水箱的左、右侧板16、7内装有多块橡胶限位块18。
下护板11通过焊接安装支架10或内螺纹螺柱等方式实现与底盘安装连接。
本实用新型散热器本体四周以框架式结构固定,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抗扭性能好;其内壁四周采用橡胶垫、橡胶块缓冲限位,防振动性能好,也极大提高了产品的整体强度和可靠性提高了产品的使用寿命和性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市车来车往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市车来车往汽车零部件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8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定径机孔型中心线测量工具
- 下一篇:角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