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轿车轮胎的自充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6126.6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08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19 |
发明(设计)人: | 刘洪泉;徐友春;袁一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0C23/10 | 分类号: | B60C23/10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杨红 |
地址: | 3003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轿车 轮胎 充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辅助设备,尤其涉及一种轿车轮胎的自充气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汽车轮胎充气装置是在车轮完全静止的时候把充气电机的气嘴连接到轮胎气嘴上完成充气的而不能在车轮在运动的状态下完成充气。本实用新型完全可以在车轮运动的状态下完成充气,当汽车在行驶的过程中如果驾驶员发现轮胎的气压低的时候又没有维修地点或者不方便停车和没有备用轮胎进行维修的时候驾驶员可以通过按动驾驶室内的充气开关在汽车处在运动的状态下完成充气,待有条件停车进行维修的时候在停车对轮胎进行维修。专利号(ZL 200820083468.1)公开了一种汽车轮胎自动充气装置,包括充气电机和四根气管,所述两根气管分别连接安装在动力车轮的传动轴上的两个气室,所述的气室的两端通过大轴承与传动轴连接,所述传动轴两侧的轴心处开有供气体通过的第一气道,所述第一气道与气室连通,所述第一气道的出口与第一附加气管连接,第一附加气管与动力车轮的车轮钢圈的气嘴连接;所述另两根气管分别连接无动力车轮的不动车轴两侧的第二气道,所述第二气道位于不动车轴的轴心处,所述的第二气道的出口连接第二附加气管,所述第二附加气管与无动力车轮的车轮钢圈的气嘴连接;所述第二附加管与第二气道连通,所述第二附加管外套装小轴承。本实用新型车轮在运动状态下能够完成充气。但是,该种装置结构比较复杂,需要在车体中安装充气电机和四根气管,成本较高,而且需要对车体本身进行较大改动。一般消费者不易接受,故很难推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轿车轮胎的自充气装置,当汽车在行驶中轮胎泄气后,可以通过汽车自身上的发动机给汽 车充气。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轿车轮胎的自充气装置,其特征是:包括单向阀接头、油水分离器和充气接头及气管,所述单向阀接头一端通过气管与油水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出口通过气管连接充气接头。
有益效果:简单实用,成本低廉、制造容易、轻便易携带,为解决行驶途中轮胎泄气临时应急充气提供了简便易行的装置,有备无患,。解决了汽车在行驶中轮胎泄气后,通过汽车自身上的发动机给汽车充气的问题。可适用应急各类型无空压机的汽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是单向阀接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体实施方式详述如下:详见附图,一种轿车轮胎的自充气装置,包括单向阀接头1、油水分离器2和充气接头3及气管4,所述单向阀接头的一端与发动机上的一只火花塞孔连接,单向阀接头另一端通过气管与油水分离器进口连接,所述油水分离器出口通过气管连接充气接头,充气接头与车轮的气门嘴连接。
如图2示,单向阀接头可以选用市场供应的滚珠弹簧式的单向阀。即,接头一端内孔中置有滚珠5,滚珠前端安装弹簧6,接头一端内孔中螺接有调整螺帽7。
工作原理:将一个单向阀接头接到发动机的一个火花塞孔上,单向阀接头另一端通过气管、油水分离器、充气接头与车轮8的气门嘴连接,开动发动机,利用活塞往复运动压缩气体,通过单向阀、油水分离器装置将压缩空气中的油水分离、用清洁干净压缩空气给轮胎充气。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61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