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5819.3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666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宝柱;赵建洪;赵羽石;刘兴龙;郭奕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3C3/04 | 分类号: | B03C3/04;B03C3/34;B03C3/40;B03C3/6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罗晓聪 |
地址: | 523560 广东省东莞市常平镇***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化 静电 集尘 装置 | ||
1.一种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该装置包括:外框(3)和封装于外框(3)内的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由呈阵列分布的多数个微观静电集尘单元(100)集合构成,所述的微观静电集尘单元(100)具有一供气体通过的直线或曲线孔洞(110),孔洞(110)的上壁(111)与下壁(112)为非对称结构,上壁(111)与下壁(112)上分布有左右对称的翅片(113),于微观静电集尘单元(100)的上下表面设置有施加高压电场的密闭导电膜(20);用于施加高压电场的高压电源(40)被封装于外框(3)内,通过置于外框(3)的外部触点(41)或插头对其低压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微观静电集成单元(100)一体成型于一集成板(10)上,所述的主体(1)由多层集成板(10)叠加构成,所述集成板(10)为发泡材料,其内形成透镜型或纺锤形微气泡(10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密闭导电膜(20)是由膜(210)-电极(220)-膜(210)形成复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极(220)呈分布有线条边缘和尖锐芒刺的鱼骨型图案(221)。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主体(1)中集成板(10)的叠加顺序为:集成板(10)-密闭导电膜(20)-集成板(10)-密闭导电膜(20)-集成板(10),其中密闭导电膜(20)中的电极(220)边缘到集成板(10)的边缘预留0.5~1.5mm/Kv的距离。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 两集成板(10)采用交错叠加,交错角度1~30度。
7.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于主体(1)设置有一个或数个具有内置负离子发射电极的负离子集成板(30),该负离子集成板(30)的孔洞(31)中内置负离子发射电极,并且负离子集成板(30)的孔洞(31)为对称孔结构,在靠近端口的位置安装由针状、芒刺状或使用导电碳纤维制成的丝状毛刷发射电极(310)。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两相邻集成板(10)之间采用热熔胶、粘合剂粘接,且两相邻集成板(10)的边缘使用热熔融合粘结,形成封闭边缘(50)。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高压电源(40)安装在主体(1)非进、出风面任意一侧,其中高压电源(40)的输出端分别与每一个密闭导电膜(20)的高、低电位端通过汇集线(60)相连接,高压电源(40)的负高压端与负离子集成板(30)内的负离子发射电极相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体化静电集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框(3)通过灌装方式对主体(1)及高压电源(40)进行整体封装,即在外框(3)与主体(1)之间形成有封装层(2),外框(3)上安装有向高压电源(40)供电的插座或触点(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宇洁新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5819.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