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飞行人员躯体正负压训练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5583.3 | 申请日: | 2012-04-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0262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胡文东;马进;李晓京;文治洪;李烨;顼红雨;张利利;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B9/08 | 分类号: | G09B9/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飞行 人员 躯体 正负 训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飞行领域的训练装置,尤其涉及飞行人员躯体正负压训练装置。
背景技术:
同样的战机和防护装备,国外军事飞行员平均可以耐受7~9个G,飞机效能发挥可达90%。国内军事飞行员平均耐受5~7个G。战机效能只能发挥50%,主要是飞行员的抗G耐力不足。这与我们现有的训练装备水平较低有关。大型人体离心机数量和方法有限,仅能满足部分飞行员作高G的体格检查的需要,很难满足飞行员的训练。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
为了提供可以使测试人员胸部以下部位置于正负压环境中,模拟飞机高空过载时飞行员的感觉,并指导飞行员正确完成抗荷动作,提高飞行耐力的飞行人员躯体正负压训练装置。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包含训练部分、后台部分和抗荷部分,训练部分包含真空舱,其内部有座椅和位于座椅前方的前显示控制屏,还包括位于座椅周围的驾驶杆、油门杆、脚蹬;抗荷部分包括抗荷服,所述抗荷服与调压机构和高压气瓶相连;后台部分包含真空箱,真空箱经过电磁切断阀与电磁进气阀和真空舱相连。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真空箱内部有真空传感器和可抽真空的真空泵。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真空舱还包含观察窗。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座椅上方有肩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台部分还包括后控制屏。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后台部分还包括测控箱。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测控箱包含电源与系统控制芯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真空舱上有密封性良好的舱口。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使测试人员胸部以下形成正负压环境,模拟飞行过载时飞行员感觉,并指导飞行员正确完成蹬力抗荷动作,提高飞行耐力。。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其中:1.脚蹬;2.真空舱;3.前显示控制屏;4.座椅;5.肩托;6.后控制屏;7.测控箱;8.电磁切断阀;9.电磁进气阀;10.真空泵;11.真空箱;12.观察窗;13.驾驶杆;14.舱口;15.油门杆;16.抗荷服;17.调压机构;18.高压气瓶;19.真空传感器;20.靠背。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该装置包括真空舱2、脚蹬1、座椅4、靠背20、肩托5、油门、驾驶杆13、观察窗12、前显示控制屏3、后控制屏6、测控箱7、真空箱11、真空泵10、电磁切断阀8、电磁进气阀9、真空传感器19、抗荷服16、调压机构17和高压气瓶18等部分组成,具体功能和使用方法如下:
真空舱2:使测试人员胸部以下环境形成负压,模拟飞机高空过载时飞行员感觉;
舱14:供测试人员出入真空舱,密封真空舱;
脚蹬1:用于飞行控制,蹬力测试;
座椅4、靠背20、肩托5:供测试人员坐靠,以便使力和操纵;
油门:模拟飞机油门操控;
驾驶杆13:模拟飞机驾驶杆操纵;
观察窗12:观察舱内工作情况;
前显示控制屏3:主要供测试人员使用,显示屏显示要求及数据,面板上有电源、脚蹬调节开关、九灯仪显示、放气开关等,箱内装有脚蹬力及位移测试电路板和电源;
后控制屏6:主要供后台人员使用,装有真空表、放气开关、电源开关等;
测控箱7:在测控箱和靠背箱装有工控机及电源、真空箱、真空舱压力程序控制电路及元件,抗荷服程序控制电路及元件;
真空箱11:预先形成较高负压,使真空舱负压动态性能达到要求及调节真空舱压力
电磁切断阀8:用于接通和断开真空箱和真空舱间气路;
电磁进气阀9:用于接通和断开真空箱通大气气路;真空传感器19:感受真空箱压力;
抗荷服1:用于增加下肢表面压力,用于对抗模拟高过载导致的体内血液向下肢转移形成的脑缺氧效应;
高压气瓶18:装高压气体,供抗荷服用气;
调压机构17:按要求调节抗荷服压力。
使用的时候,后台部分营造训练部分的真空环境影响人体血液分布模拟高过载状态,抗荷部分的抗荷服16提升人员过载对抗能力,达到地面抗荷动作与耐力训练的目的。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558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智能电子琴谱机
- 下一篇:影像互动设备抗杂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