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铝用侧部开孔阳极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5203.6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3017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14 |
发明(设计)人: | 王岩凯;李全林;邓文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5C3/12 | 分类号: | C25C3/12 |
代理公司: |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 代理人: | 李桂存 |
地址: | 25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铝用侧部开孔 阳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阳极,具体涉及一种铝用侧部开孔阳极,应用于铝电解预焙阳极生产。
背景技术
铝电解生产中,预焙阳极担负着导电和参与电化学反应的重任,反应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必须及时排出,否则在高温环境极易与炭阳极反应生成一氧化碳,加速阳极的消耗;与铝反应,置换成氧化铝和碳或一氧化碳,增加了电耗、炭耗。
目前解决这一难题,主要采用阳极底部开槽和直通穿孔阳极。阳极底部开槽方式存在以下问题:阳极气体排出效果受开槽高度影响较大,当开槽进入电解质,排气作用减弱;直通穿孔阳极方式可有效排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但是存在以下问题:由于是直通穿孔,正对钢爪,炽热的电解质,随气体排出时,极易融化钢爪,并且操作不便,影响大面积推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的铝用侧部开孔阳极,可有效排出电解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气体,减少反应气体与铝液、阳极的二次反应,降低电耗,提高电流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铝用侧部开孔阳极,阳极具有多个炭碗,其特征在于:阳极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一个以上集气槽,阳极内部设有多组与集气槽相通的排气通道,该排气通道的出口设置在阳极侧部。
优选地,阳极底部沿长度方向设有两个以上集气槽,每组排气通道具有两个出口,且两个出口沿阳极的宽度方向设置。
优选地,两个出口一个高,一个低,直径均为15-50mm;高的出口中心线距离炭碗底部为60-80mm,低的出口中心线距离阳极底部为200-400mm。
优选地,集气槽为一个,位于阳极纵向1/2处。
优选地,集气槽为两个,一个位于阳极纵向1/3-1/4,另一个位于阳极纵向2/3-3/4处。
优选地,每组排气通道为一个,截面π字型或漏斗型。
优选地,每组排气通道为两个,截面为7字形。
优选地,集气槽与排气通道为管件,内部填充有木渣或木棍。
优选地,集气槽与排气通道为PVC管、木棍、竹筒或铝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设置两个集气槽和多个排气通道将阳极底部产生的气体由阳极侧方经电解质结壳通道、槽火眼口排除电解槽,既提高了底部集气槽的效果,延长气体的有效排出时间,又克服了阳极使用后期,气体排出电解质冲刷化爪的弊端;
2、底部集气槽与排气通道相结合,排出气体更顺畅,避免反应气体对铝水、电解质的搅动,降低了反应气体与阳极、铝水的二次反应和热量的损失,降低了气膜压降、提高了电流效率,理论上可降低槽电压0.05—0.1V,经济效益非常可观,并且对阳极的体积密度没有任何影响;
3、生阳极工序通过预埋管件生产,便于操作;
4、生阳极预埋直接成型或在底部开槽阳极熟块上直接用钻孔机实现钻孔,可根据企业自身情况选择实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选定实施例的后视图;
图4a是集气槽与π字型高低出口阳极左视图;
图4b是π字型高低孔阳极左视图;
图4c是集气槽板与π字型阳极连接的左视图;
图4d是π字型阳极左视图;
图4e是集气槽板与7字型高低出口极左视图;
图4f是7字型高低出口阳极左视图;
图4g是集气槽与漏斗型阳极左视图;
图4h是漏斗型阳极左视图;
图5是阳极预埋管的俯视图;
图6 a是集气槽与π字型高低出口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b是π字型高低出口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c是集气槽与π字型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d是π字型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e是集气槽与7字型高低出口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f是7字型高低出口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g是集气槽与漏斗型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6h是漏斗型阳极预埋管左视图;
图7是模具的左视图;
图8是底模的俯视图;
图9是底模的主视图。
图中1、集气槽板,2、排气通道,3、高水平出口,4、低水平出口,5、模具,6、底模, 7、长方形口,8、梯台,9、挡板,10、炭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魏桥铝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52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