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排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4855.8 | 申请日: | 2012-04-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593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8 |
| 发明(设计)人: | 李仁民;刘松玉;王首超;陈晓凤;童立元;方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 主分类号: | E02D17/04 | 分类号: | E02D17/04;E02D5/04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张惠忠 |
| 地址: | 21009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板 型钢 组合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双排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钢板桩具有施工快捷,基坑施工结束后钢板桩可拔除,循环利用,经济性较好等特点。但由于钢板桩抗侧刚度相对较小,变形较大。在周边环境要求较高的工程中不宜采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刚度大、兼有挡土止水功能、可循环利用、适用于开挖深度较深基坑的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
一种双排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基坑止水的前排钢板桩、用于基坑挡土的H型钢、用于辅助止水和挡土的后排钢板桩、扣件,所述H型钢由两块平行布置的本体和将本体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组成,本体上沿长度方向的外侧分别布置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本体的端部与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之间设置扣件。
本实用新型的前排钢板桩、后排钢板桩呈U型,U型开口处的端部设置连接件,相邻两个前排钢板桩或后排钢板桩之间相互扣接。
本发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结构刚度大、兼有挡土止水功能的基坑支护新型结构。钢板桩主要承担止水功能,同时由于其结构自身存在一定刚度,可以抵抗一定的荷载。H型钢刚度较大,主要承担挡土功能。本实用新型采用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充分发挥钢板桩、H型钢的优点,同时两者通过扣件连接。具有结构刚度大,施工中土体阻力小、操作灵活,方便回收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双排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用于基坑止水的前排钢板桩1、用于基坑挡土的H型钢2、用于辅助止水和挡土的后排钢板桩3、扣件4,所述H型钢2由两块平行布置的本体21和将本体21连接在一起的连接件22组成,本体21上沿长度方向的外侧分别布置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本体21的端部与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之间设置扣件4。
本实用新型的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呈U型,U型开口处的端部设置连接件5,相邻两个前排钢板桩1或后排钢板桩3之间相互扣接。
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双排钢板桩与H型钢组合基坑支护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根据场地条件和计算分析,确定H型钢2的型号、桩长、桩间距, 确定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的型号、桩长;
第二步:根据H型钢2设计长度,在钢板桩上焊接扣件4;
第三步:施工带扣件的钢板桩;
第四步:施工H型钢,使其通过扣件4与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形成可靠连接;
第五步:开挖基坑,施工支撑系统;
第六步:对基坑坑底进行清理、整平,浇筑垫层,施工底板及主体结构;
第七步:回填土,视情况拔出前排钢板桩1、后排钢板桩3,H型钢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485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浮式混凝土拱围堰结构
- 下一篇:一种切膜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