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电声箜篌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3746.4 | 申请日: | 2012-04-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54256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26 |
发明(设计)人: | 胡骁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骁阳 |
主分类号: | G10H3/18 | 分类号: | G10H3/18;G10H7/00 |
代理公司: | 长春众益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22211 | 代理人: | 纪尚 |
地址: | 130021 吉林***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电声 箜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乐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弹拨类民族电声乐器的改进。
背景技术
箜篌是我国十分古老的拨弦乐器,在古代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流传。从十四世纪后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篌的图样。为了使这消失多年的乐器重现舞台,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起,我国音乐工作者和乐器制作师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根据古书的记载和保存下来的古代壁画的图形,设计试制了几种类型的箜篌,但是由于这些箜篌存在着许多不足,所以没有推广和流传开来。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种新型箜篌——雁柱箜篌被研制出来。它的结构比较完善、科学,音响具有民族特点,因而被推广用于音乐实践。但是传统箜篌由于音量有限,在空间较大且无扩音设备的场合演奏时音量较弱,难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功能电声箜篌,它是用电声化产品制作出箜篌古乐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由传感器、信号调理器、主处理器、音频单元、显示器、MIDI接口几部分组成,通过系统软件对整个电箜篌进行程序化控制。
传感器SR的输出端与信号调理器ST的输入端连接,信号调理器ST的输出端与主处理器CPU输入端连接,主处理器CPU输出端分别与显示器D、音频单元、MIDI接口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a.电箜篌在不改变传统箜篌原有功能、特色和风格的前提下,实现电声化功能扩展。在非电声工作模式下可将其做为传统箜篌进行演奏。b.进入电声工作模式后,电箜篌在演奏时可直接通过扬声器进行有较大响度的放音。c.通过MIDI接口连接计算机,可进行MIDI录音、乐谱记录,方便使用者记谱、创作。d.电箜篌中控制程序实现的扩充功能包括:1.校音器功能,使用者可根据显示器显示的被拨动琴弦的音名来调节琴弦音准;2.定音器功能,发出固定频率的标准音用于乐器定音;3.效果器功能,实现丰富的音色变化。e.琴体上装配静音器,可通过耳机插口CK1连接耳机,方便个人练习的同时也能避免打扰他人。 f.通过线路输出插孔CK2可将演奏的音频信号实时传入外部扩音、录音、调音台等设备。
多功能电声箜篌使用方便、功能丰富,增强了传统箜篌的表现力和传播距离,无论是独奏、重奏或协奏、合奏以至教学,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较宽的应用领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所示,SR是ORZ110 型传感器、ST是RL-17型信号调理器、CPU是YX-Z2640 主处理器、D是E0443F型显示器、MIDI是501型MIDI接口、KA是TM0050B型音频单元、YD是S501T型音箱、CK1和CK2是C635型音频接插件。
每根琴弦配有独立传感器SR,其主要功能是进行音乐信息的采集,即将琴弦的振动转变成与频率和振幅相对应的电信号;采集到的信号进入信号调理器ST,对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消除噪音等技术处理;经处理的信号传入主处理器CPU,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转换,使其变为数字信号,并进行分析,继而分别发送至:1.音频处理器KA,经过功率放大送至扬声器YD放音,实现有一定功率的音频输出功能;2.MIDI接口,实现MIDI信号输出;3.显示器D,用于显示实现各种功能所需的图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骁阳,未经胡骁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374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涂膜式贴合机
- 下一篇:超远距离RFID读卡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