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圈存装置的IC卡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2856.9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49507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17 |
发明(设计)人: | 谢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忠 |
主分类号: | G06K19/07 | 分类号: | G06K19/07;G06K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市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带圈存 装置 ic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IC卡,具体为一种带有IC卡读写管理模块、密钥卡槽、USB接口等圈存装置的多功能IC卡。
背景技术
IC卡是继磁卡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信息工具,是一种集成电路卡。一般常见的IC卡采用射频技术与IC卡的读卡器进行通讯,成功地解决了无源(卡中无电源)和免接触这一难题,是电子器件领域的一大突破,主要用于公交、轮渡、地铁的自动收费系统,也应用在门禁管理、身份证明和电子钱包。人们常用的IC卡中,将现金转变为数据存储在IC卡上使用最为广泛,用IC卡在读写卡设备上进行充值、扣费,实现存钱、花钱,即“电子钱包”。这种IC卡在进行扣费操作时很方便,可以在IC卡POS机上“一刷而过”,但对其进行存储现金数据即充值时,都要到各个特定的地方,由专人、专用设备对其进行操作,持卡人每次都要携带IC卡和现金前往,充值后再带卡回来,IC卡内金额用完后还得如此来回往返,极不方便,造成了大量资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带有IC卡读写管理模块、密钥卡槽、对外连接的USB接口等带圈存装置的IC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的缺点与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解决的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带圈存装置的IC卡,特征在于,其由IC卡基片,置于IC卡基片内的IC卡芯片、IC卡天线、IC卡读写管理模块、密钥卡槽,以及对外可连接电脑与手机等终端设备的USB接口构成,所述IC卡天线与IC卡芯片相连接,构成实际应用的IC卡,IC卡芯片与IC卡读写管理模块相连,形成桥接,密钥卡槽内的各触点与IC卡读写管理模块相连,插入密钥卡后,IC卡读写管理模块与密钥卡也形成桥接,对数据进行密钥认证,IC卡读写管理模块与USB接口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中,USB接口与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通过数据线相连接,也可在USB接口两侧设置可折叠基片部分,在可折叠基片部分折叠并露出USB接口后,可将USB接口直接插入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从而形成连接。
工作原理:在应用时,将密钥卡插入密钥卡槽内,密钥卡上各触点与密钥卡槽内各触点相联通,并桥接到IC卡读写管理模块,对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指令与IC卡读写管理模块程序操作进行密钥认证;所述的IC卡读写管理模块经USB接口与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相联通,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的指令经密钥认证后传输到IC卡读写管理模块,由IC卡读写管理模块经桥接对IC卡芯片进行读写操作。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能实现持卡人自己对IC卡进行充值操作,持卡人只须将电脑或手机等设备与本实用新型联接,操作电脑、手机等设备,即可将其银联帐户内的钱充入到本实用新型的IC卡芯片上,然后随意使用。不必要到指定的地方,也无须其他专用设备,且都是数据传输,不使用现金,快捷、安全、随时都可操作,不受时间、地点等外部条件的限制;同时,本实用新型在不使用圈存装置时,就是一张独立的普通IC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通过数据线与终端设备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在折叠后直接与终端设备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IC卡基片 2-IC卡芯片 3-IC卡天线
4--IC卡读写管理模块 5--密钥卡槽 6-USB接口 7-可折叠基片部分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参见图1、2所示,一种带圈存装置的IC卡,特征在于,其由IC卡基片1,置于IC卡基片1内的IC卡芯片2、IC卡天线3、IC卡读写管理模块4、密钥卡槽5,以及对外可连接电脑与手机等终端设备的USB接口6构成,所述IC卡天线与IC卡芯片相连接,构成实际应用的IC卡,IC卡芯片与IC卡读写管理模块相连,形成桥接,密钥卡槽内的各触点与IC卡读写管理模块相连,插入密钥卡后,IC卡读写管理模块与密钥卡也形成桥接,对数据进行密钥认证,IC卡读写管理模块与USB接口连接。USB接口与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的连接方式既可以通过数据线相连接,也可在USB接口两侧设置可折叠基片部分7,在可折叠基片部分向两边折叠并露出USB接口后,可将USB接口直接插入电脑、手机等终端设备从而形成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忠,未经谢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28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子书阅读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免电池无线光电鼠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