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红外辐射固体干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220141924.X | 申请日: | 2012-04-0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4730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1-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向阳;张鹏可;李江涛;刘康飞;杨瑞娜;王中锋;产祝朋;吕海宽 | 申请(专利权)人: | 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6B15/18 | 分类号: | F26B15/18;F26B23/04;F26B25/00 |
| 代理公司: | 郑州联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04 | 代理人: | 时立新 |
| 地址: | 457001***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红外 辐射 固体 干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涉及一种干燥器,具体涉及一种能利用红外辐射加热干燥固体的装置。
背景技术
干燥器在化工领域有着广泛的用途,是化工行业常用的设备之一。通常所用的干燥器由加热系统和箱体组成,随着干燥器应用领域的不同,对其要求有不同的差异,其结构也不断地发生变化和改进。目前各类干燥器种类繁多,按照操作压强分有常压干燥器和真空干燥器;按照操作方式分有连续式和间歇式;按相对运动方向分有并流、逆流、错流干燥器。大部分干燥器都有设备庞大、安装拆卸困难、干燥时间长、热传系数低、清理困难等缺点。针对以上问题,在实际工业化生产中需要设计一种更加方便、实用的干燥器。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干燥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设计一种热传系数高,清理方便,安装拆卸简单的干燥器。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干燥装置包括箱体,传送系统,加热系统,自动控温系统,鼓风系统,自清理系统,其特点在于,箱体顶部设有加料口、气流入口、气流出口,箱体内的加料管道下部弯曲倾斜与传送带表面有间距,传送带通过转桶横向穿过箱体内部,转桶位于支架上,箱体一侧设有出料管道口,传送带位于加料口和出料管道口之间;加热系统采用红外辐射,红外辐射器安装在箱体内顶部,在红外辐射器下面装有钢化玻璃板,感温探头安装在传送带上层中间位置和下层中间位置;鼓风机和气流入口相连接,气流入口处安装气体过滤装置;箱体底面由两个向下倾斜的斜面组成,中间留有出口,出口附近安装有气震锤,组成自清理系统。
优选:加料管道下部与传送带表面间距3-5cm,红外辐射器距离传送带表面40-50cm ,两个感温探头分别安装在传送带上层中间位置和下层中间位置,各距传送带表面25-30cm 处。多个红外辐射器并列安装在箱体内的顶部。
本实用新型采用红外辐射加热,能自动控温,调节加热速率,控制箱体内部温度,并且空气通过风机带走箱体内的溶剂蒸气,在干燥产品时可以实现连续性生产,提高工作效率;箱体底部带有自清理系统,通过底部的气震锤敲打斜面,收集洒落的物料,便于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结构简单、实用、清洁,并且拆卸、安装更换方便,非常有利于工业化实际生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对本发明进行更好地说明,举实施例如下:
该干燥装置为长方形,箱体1顶部中间位置从左向右依次为加料口9、气流出口7、气流入口6,均与箱体1焊接,气流进出口之间安装有视镜15,与箱体通过法兰连接;箱体1内的加料管道5下部弯曲倾斜与传送带2表面相距5cm,传送带2通过转桶8横向穿过箱体1内部,转桶8位于支架11上,箱体1一侧靠近底部设有出料管道口10,传送带2位于加料口9和出料管道口10之间;加热系统采用红外辐射,多个红外辐射器3并列安装在箱体1内顶部,距离传送带表面50cm,在红外辐射器3下面装有钢化玻璃板14,避免物料与红外辐射器3直接接触,两个感温探头4分别安装在传送带上层中间位置和下层中间位置,各距传送带表面25cm处;鼓风机和气流入口6相连接,气流入口6安装气体过滤装置;箱体1底面由两个向下倾斜的斜面组成,中间留有出口13,出口13附近安装有气震锤12,组成自清理系统。
在实际生产中使用操作如下:
1)通电后打开自动控温系统,通过感温探头4设置需要的温度,然后打开红外辐射器3和鼓风机,箱体内温度升至设定温度后,打开传送装置,使传送带2转动;
2) 湿物料通过加料口9加到传送装置上,在箱体内干燥后,干物料经出料口10出箱体;
3) 湿物料加入时打开自清理系统,通过气震锤12的敲打,使洒落的物料通过出料口13收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濮阳惠成电子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92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