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901.9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109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31 |
发明(设计)人: | 周安东;沈群;李大勇;余英军;靳继东;吕红;孔宪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 |
主分类号: | F17D5/00 | 分类号: | F17D5/00 |
代理公司: | 山东济南齐鲁科技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8 | 代理人: | 宋永丽 |
地址: | 100728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管线 水泥浆 气压 注入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气输送辅助装置,特别是一种油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
背景技术
天然气采输企业所辖的井、站、管线具有点多、线长、面广的特点,且多处于地方村落的包围之中,因此私接天然气现象较为严重。原始的掐气方式由于受到设备、工具、地域等方面的限制,不仅费时费力,且卡气效果并不理想,不但不能彻底的捣毁盗气管线,还给以后的工作带来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包括密封压盖、压盖螺栓、罐体、水泥浆出口、支撑架、进气口、拉筋板、工矿轮、推拉臂、旋转螺母、扶正装置、搅拌装置、定位孔、搅拌摇把;密封压盖、压盖螺栓、罐体、水泥浆出口、进气口组成密封腔部分;支撑架、拉筋板、工矿轮、推拉臂组成支架部分;旋转螺母、扶正装置、搅拌装置、定位孔、搅拌摇把组成搅拌部分;罐体底部侧面位置设计有水泥浆出口。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罐体由相同规格的法兰、管段、钢板焊接而成。罐体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放置扶正装置的卡槽。旋转螺母、扶正装置、搅拌装置为一个整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制作工艺简单,设计了工矿轮及支架使其易于移动,减少了搬运工人的数量及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设计了搅拌装置使水泥浆搅拌的更加均匀,在罐体内不易形成沉降,水泥浆出口更加通畅;采取了大口径设计为此我们研制出了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有效的提高了卡气效率,降低了输差,减少了搬运工人的数量及劳动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达到预期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左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搅拌摇把结构示意图。
图中:密封压盖1、压盖螺栓2、罐体3、水泥浆出口4、支撑架5、进气口6、拉筋板7、工矿轮8、推拉臂9、旋转螺母10、扶正装置11、搅拌装置12、定位孔13、搅拌摇把14。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详细叙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包括密封压盖1、压盖螺栓2、罐体3、水泥浆出口4、支撑架5、进气口6、拉筋板7、工矿轮8、推拉臂9、旋转螺母10、扶正装置11、搅拌装置12、定位孔13、搅拌摇把14;其特征在于密封压盖1、压盖螺栓2、罐体3、水泥浆出口4、进气口6组成密封腔部分;支撑架5、拉筋板7、工矿轮8、推拉臂9组成支架部分;旋转螺母10、扶正装置11、搅拌装置12、定位孔13、搅拌摇把14组成搅拌部分;罐体3底部侧面位置设计有水泥浆出口4。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还包括有:罐体3由相同规格的法兰、管段、钢板焊接而成。罐体3内部安装有多个用于放置扶正装置11的卡槽。旋转螺母10、扶正装置11、搅拌装置12为一个整体。
密封腔部分安装固定在可移动支架部分上面。搅拌部分安装在的罐体3内部,用于水泥浆的搅拌均匀。
本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的工作原理是:利用可移动支架将盗气管线水泥浆气压注入器推拉至工作现场;卸下罐体密封压盖1,从开口处向罐体3内按一定的比例加入水泥、清水至罐体的1/2—1/3处后,利用搅拌摇把14转动旋转螺母10带动搅拌装置12使水泥浆充分搅匀,然后,利用压盖螺栓2将密封压盖1与罐体3紧固,使其成为一个密闭的容器,打开进气口6及水泥浆出口4,利用高压气体向罐体3内加压,将水泥浆强行快速注入到盗气管线中,结合高标号水泥浆的凝结速度快,封堵性强的特点,迅速有效的堵塞盗气装置及管线,达到卡气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未经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油气集输总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9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