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保温复合墙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823.2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8098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0 |
发明(设计)人: | 张雪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博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1 | 代理人: | 徐国文 |
地址: | 100192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保温 复合 墙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用保温墙体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保温复合墙体。
背景技术
能源是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而现代建筑要消耗大量的能源,经济上富裕的各个发达国家,建筑耗能占全国能耗的比例都是相当高的,一般占30%-40%左右。建筑节能是当今世界建筑发展的大趋势,各个国家都为此做了不同程度的工作,在建筑能耗中,墙体结构的能耗占相当大的比重。因此,墙体结构热工性能的改进就自然成为许多国家建筑节能工作的重点。
单一材料墙体作为承重墙时,往往难以同时满足抗压强度性能和较高的绝热(保温、隔热)要求,因而在节能的前提下,复合墙体越来越成为当代墙体的主流。复合墙一般用砖或钢筋混凝土作承重墙,并与绝热材料复合。将绝热材料复合在承重墙外侧,建筑热稳定性好,可避免热桥,居住较舒适,外围护层对主体结构有保护作用,可延长结构寿命。
EPS轻集料混凝土外保温复合墙体是一种新型的节能墙体。由于这种墙体采用了EPS轻集料混凝土板材使墙体的节能、保温能力大为增强。EPS轻集料混凝土外保温复合墙体的设计有三个关键点:一是,EPS外保温复合墙体保温板的研制,其保温性能是决定墙体的保温效果的关键环节。二是,EPS外保温复合墙体保温板专用粘结砂浆的研制,这种提高这种专用砂浆是解决EPS轻集料混凝土保温板和基材的粘结问题的重要环节。三是,EPS外保温复合墙体的施工工艺研究。
根据不同的保温材料制备成的保温层和粘接砂浆的性能,复合墙体的结构型式有所不同,针对EPS轻集料混凝土制备成的保温层,需要经过研究,找出达到最佳保温性能和使用寿命时,保温层的厚度和其与墙体间的粘接层的厚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建筑领域承重用墙体,提供一种保温复合墙体,解决了单一材料墙体作为承重墙时,在热工性能方面不能满足要求的问题;复合墙体在强度满足要求的前提下,节能和保温能力大为增强。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保温复合墙体,其改进之处在于所述墙体包括基层、保温层和饰面涂层;所述基层和保温层之间为粘结砂浆层,所述保温层和饰面涂层之间为抹面层。
其中:所述保温层内预埋螺帽。
其中:所述基层和保温层之间通过粘结砂浆层粘接为一体,而后通过锚栓锚固。
其中:所述粘结砂浆层的厚度为9-10mm。
其中:所述保温层的厚度为30-55mm。
其中:所述保温层为采用模具浇注成型。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改善室内环境,有利于室内热稳定
本实用新型复合墙体采用的EPS轻集料混凝土外保温墙体在外墙面粘贴并锚固了质轻、导热系数很小的EPS混凝土保温板,可使复合墙体的保温性能大为提高,结构蓄热能力大,可以使由于室外温度变化而引起内表面传热量的变化大大减弱,使内表面温度变化得到延迟,其结果是改善室内环境条件。在冬季,当供热不均匀时,可保证围护结构内表面温度不致急剧变化,从而使室温不会很快降低,使室内具有稳定的热环境。
2)可消除建筑热桥,无保温断点
建筑中,由于墙体的功能、联接、复合、开口等构造要求,形成多种材料和配件组成的不均匀传热体,因而不可避免的要出现热桥;用保温层外覆墙面,则可消除建筑热桥。
3)保护主体结构
复合墙体将具有保温效应的保温层贴在墙体外侧,使主体结构免受自然侵害,而且保证主体结构内外墙面温度变化较小,减少结构温度应力,提高耐久性。
4)防止内部结露
基层墙体导热系数大,蒸汽渗透系数小,位于蒸汽流入的一侧,而将导热系数小,蒸汽渗透系数大的保温层置于蒸汽流出一侧,所以可防止结露。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EPS混凝土外保温墙体基本构造;
附图标记:
1-基层,2-粘结砂浆层,3-保温层,4-抹面层,5-饰面涂层,6-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82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