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20141767.2 | 申请日: | 2012-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2581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2-12-05 |
发明(设计)人: | 庞成鹏;刘洪程;徐静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坂田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3/22 | 分类号: | F24F13/22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奚华保 |
地址: | 239000 安徽省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空调 冷凝 回收 利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水回收利用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空调是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电器,而空调在制冷状态下会产生冷凝水,这些低温的冷凝水大都是直接排入下水道后白白被流失,不仅对已经匮乏的水资源造成了严重的浪费,还对环境产生不好的影响。
就如何充分对这些冷凝水的二次利用现已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也有一些对冷凝水回收利用的方案,如ZL200920137576.7公开了将空调冷凝水贮集到集水槽中,然后用于通过电控器来控制水泵喷淋对换热器进行降温。本技术方案虽达到了对空调冷凝水的二次回收利用,但结构较复杂、投入的设备较多,增加了成本,并且使用起来有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要解决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能有效地回收并利用了冷凝水,达到节能降耗的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效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槽,所述集水槽的两端部固设有夹脚,所述集水槽上端面设有与集水槽的腔体相通的进水管;所述腔体内填充吸水物。
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吸水物为多孔浸胶海绵或PVA海绵。
为了方便安装或拆卸,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是,所述夹脚设计为U形卡槽状,安装时,只要将U形卡槽状夹脚与冷凝器的两端内螺纹铜管进行卡扣就行。
本实用新型的空调冷凝水回收利用装置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外表面上,将集水槽的两端部的U形卡槽状夹脚卡扣在冷凝器的两端内螺纹铜管上;并预先在集水槽的腔体填充满吸水物,如多孔浸胶海绵或PVA海绵等,吸水物将集水槽与冷凝器紧密相连;再将空调室内机的排水软管和集水槽上端的进水管相连。空调在制冷时排出的冷凝水就从排水软管进入集水槽内的腔体内,从而被填满腔体的多孔浸胶海绵吸收,当多孔浸胶海绵吸满水后便浸透到冷凝器的外表面上,冷凝水在冷凝器表面上进行蒸发,利用液体气化热,带走冷凝器上的大部分热量,起到冷凝的辅助作用,提高室外冷凝器的换热效率,并达到节能降耗的的目的,进而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比。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集水槽内填充吸水海棉等,其造价成本极低;
2、将空调冷凝水进行了回收利用,节约的水资源;
3、将低温冷凝水排到冷凝器上进行蒸发,利用液体气化热,带走冷凝器上的大部分热量,起到冷凝的辅助作用,提高冷凝器的换热效率,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比;
4、本实用新型安装方便,将集水槽的两端部的U形卡槽状夹脚卡扣在冷凝器的两端内螺纹铜管上即可。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正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后视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安装在冷凝器上的示意图;
图中,1-集水槽,2-夹脚,3-腔体,4-进水管,5-冷凝器。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槽1,所述集水槽1的两端部固设有夹脚2,夹脚2为U形卡槽状,所述集水槽上端面设有与集水槽的腔体3相通的进水管4;所述腔体3内填充有多孔浸胶海绵或PVA海绵。
实施例二:
如图3所示,一种空调冷凝水的回收利用装置,包括集水槽1,所述集水槽1的两端部固设有夹脚2,夹脚2为U形卡槽状,所述集水槽上端面设有与集水槽的腔体相通的进水管4;所述腔体内填充有多孔浸胶海绵或PVA海绵,本装置安装在空调室外机的冷凝器5的外表面上。
将集水槽的两端部的U形卡槽状夹脚卡扣在冷凝器的两端内螺纹铜管上,并预先在集水槽的腔体内填充满多孔浸胶海绵,多孔浸胶海绵将集水槽与冷凝器紧密相连;再将空调室内机的排水软管和集水槽上端的进水管相连。空调在制冷时排出的冷凝水就从排水软管进入集水槽内的腔体内,从而被填满腔体的多孔浸胶海绵吸收,当多孔浸胶海绵吸满水后便浸透到冷凝器的外表面上。冷凝水便在冷凝器上进行蒸发,利用液体气化热,带走冷凝器上的大部分热量,对冷凝器起到冷凝的辅助作用,提高室外冷凝器的换热效率,进而提高了空调的能效比,达到节能降耗的的目的。
以上实施例并非仅限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所有基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思想而进行修改或变动的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坂田电气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坂田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201417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